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香江新闻:
「青年上流难」,向上游不动,很精辟。
香江对贫穷的定义是「低于综援」,赚得比吃低保少。
14年时月收入低于8315港币、资产少于79500港币的个人,即可视为贫穷户。
和别的报道不同,这篇报道更关注在职青年。因为传统上认为贫穷是由于失业,但假如就业依然导致贫穷,麻烦就有点大了。
据报道,香江14年的「在职贫穷青年」(15至34岁)有10万4300人,占该年龄段的10.3%。
而随机调查里,被访者自认为贫穷户的比例更高,接近四成。
前三理由分别是:难以承担日常开支、难以承担租房和购房、缺乏储蓄。
最突出的是:被访者普遍认为「高学历」不等于「脱贫」。
15年香江在职贫困人群里,有2.47万人有副学士(类似咱这的大专)以上学位,总人数比14增加2100人;其中大学学位1.42万人,总人数比14年增加2000人。
超三成在职贫穷青年表示:需要3年至15年时间脱贫;
一成在职贫穷青年表示:永远无法脱贫。
这不是最惨的。
更惨的是:到20年,香江贫穷青年人口增长到14万3000人,青年贫穷率增加到15.6%,09年有记录以来最高。
青年贫穷其实是个普遍现象,例如日本:
泡沫经济时期快速增长,没有青年贫穷的概念。
【入殓师】里有个细节,男主去面试,社长怕他不愿做,直接掏钱:
这个剧情不算胡来。泡沫经济时期,大学生去大会社面试是可以拿面试费的。一万到五万不等,现场拿,你不入职也不用退回。
有些日本毕业生面试一个月,都快比上班赚了。
当然,泡沫破灭后这些都无了。
但吊诡的是:引爆泡沫的资产价格高位却不会轻易死亡。
虽然大量资产也随着泡沫破灭而崩盘,但核心资产还是相对高价。
一是边缘资产的崩盘,刺激资金向核心的股票和土地聚集,撑住了价格;
二是政府要保经济,会定向为大企业输血,变相撑住了这些企业手里的资产。
于是泡沫后的日本青年被「夹住」了:
一方面是就业随泡沫破灭而严重冲击,正式工大减,不稳定的派遣工大增,就业的总体收益在走低;
另一方面,看起来整体上资产价格也崩了,但能提供较好就业和居住的资产其实没崩,东京这个鬼地方甚至涨回去了。
而在日本产业外移的大背景下,青年恰恰需要的是快流动轻资本所创造的服务业岗位。
因此大量青年不得不去东京,在高价资产的环境里就业生活。
同时拿着三十年前的工资。
在这个局里,青年不得不贫穷。
香江也一样。
(往大了说全球都差不多。只不过日本泡沫破灭是快刀,之后的全球量化宽松是慢刀)
这种资产高价(特别是大城市能熬过崩盘的资产高价)会导致固化式的青年贫穷。
青年贫穷最大的危害就是「低剩余」:少积蓄、少抗风险能力,进而低预期、无长远规划、缺乏消费和投资信心。
人未老,心已老。
好办法不多。
可以直接拉高资产持有成本,收税,把资金从稳定高收益里挤压出来。
用税制引导投资转型,惩罚收租。
或者拉高社会福利,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用廉价资源拉低租价。
核心都是降低资产门槛,让青年的劳动性收益能够摸得着资产。
资产代表稳定。青年靠打工就能稳定(包括买房和租售同权的廉租长租),才能规划结婚、生育、消费和创业投资。
如果是常态化的青年贫穷、资产价格全面高位,那青年无恒心,很多事就不要想了。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