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果心理咨询师自己带着症状要如何区分呢(来访者如何去分辨一个本身带着症状的心理咨询师 )?

2020-09-29心灵

一段咨访关系的形成虽然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维持和觉察这段关系的工作中咨询师作为这个情境中的「专家」应当比来访者更加主动积极。

在咨询中,尤其是在和新手咨询师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咨询师的焦虑和压力是可能发生的。在面对这样的情境时,来访者会感受到不自在,愤怒,困惑,或者自责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这都是来访者真实的情感体验,作为来访者能够在咨询中察觉自己的情感体验,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

当我们对咨询师个人的稳定性开始产生怀疑,例如ta是不是将自己的「症状」或没有充分处理的议题带入了咨询室(我们常说的咨询师的「反移情」),ta是不是接得住我们对ta的质疑和愤怒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在操作层面上我会鼓励产生这样的困惑的来访者直接和咨询师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咨询师能够真诚、坦率地回应,并且理解来访者的感受,让来访者有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相信你在咨询中的情绪感受和身体感受,它们有的时候比你的理智更先一步告诉你你在此时此地最真实的状态),那么我将ta视为可以继续工作的咨询师。因为也许他的能力和在咨询中整体的稳定性还有欠缺的地方,会将自己在遇到咨询中的困境时产生的不自信,焦虑传递给来访者,但ta面对困境以及来访者的质疑抱着坦然面对,理解接纳的态度,与来访者进行真实、流动的沟通,那么这段这段咨询关系总体上是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并且这个情景本身就是一个对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的良好示范。

但如果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质疑的时候呈现回避、否认甚至指责的态度,那么可能是这位咨询师将自己的需要过多地带入了咨询关系中,当面对质疑时他的回应并不是为了了解来访者质疑背后的真实需要,推动咨询进程,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恋。

咨询师的反移情是几乎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成长经历在理解这个世界。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咨询师可不可以将自己的反移情带入咨询中,而是咨询师对自己的反移情是否有觉察,而这样的觉察能力需要咨询师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案例研讨,督导等方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