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里用的是我的回答和文章,但我并没有被邀请.jpg
这是个很巧合的问题,大概题主提问时也没有想到的一点是,现在主流使用婆罗米系文字的语言中, 存古的 达罗毗荼语 和澳洲原住民语言的常见音系模式非常接近,甚至把目前构拟的原始达罗毗荼语音系放在一堆澳洲诸语音系里也毫无违和感。——以下回答是纯语言学角度,使用婆罗米系背后往往象征着澳洲北部社会皈依印度教或佛教,此类问题并不会涉及。
在正式开始脑洞前,首先要来点铺垫,确定好该选择哪种达罗毗荼语作为传播婆罗米系的媒介。目前在印度一级行政区划层面有官方地位、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四种达罗毗荼语是:泰卢固语(తెలుగు Telugu ,近1亿,安得拉邦、特伦甘纳邦)、泰米尔语(தமிழ் Tamiḻ ,近9000万,泰米尔纳德邦、本地治里联邦辖区)、卡纳达语(ಕನ್ನಡ Kannaḍa ,近6000万,卡纳塔克邦),马拉雅拉姆语(മലയാളം Malayāḷam ,近4000万,喀拉拉邦)。大致方位如下:
不过,虽然泰卢固语在总人口上多于泰米尔语,但无论是音系存古程度(毕竟泰卢固语更靠北,受印度语群影响更大),还是本架空问题所需要的一点历史背景铺垫,最优选择依旧是 泰米尔语 。
这是目前构拟的原始达罗毗荼语的辅音,特点是有多达 6处部位对立 ,同时爆音没有清浊对立,擦 音则完全缺乏 (喉音*H 尚不清楚):
而澳洲原住民语言的辅音普遍如下,原始达罗毗荼语除了边音不太够,其它辅音可谓一模一样。(不过元音差异比较大,澳洲通常是不分长短的/i, u, a/三元音,而达罗毗荼语则是更复杂的五元音分长短)
泰米尔语的辅音如下,所有括号中的擦音都是可先去除的边缘音位,然后把现代的龈颤音/r/恢复成原本的 龈爆音 /t/(其实/r/的「紧音」或长音形式仍实现为/tːr/,而且看字母也是同一个),最后龈闪音/ɾ/和卷舌近音/ɻ/若只考虑部位对立则也可放在同一行,这么操作下来,就是上上图中的原始达罗毗荼语了。
而泰卢固语的差异就可大了,达罗毗荼语 关键性的齿-龈对立消失 ——而正是因为澳洲普遍也区分齿和龈,所以靠这一点就可把泰卢固语(包括卡纳达语)排除出局。同时,泰卢固语也从原本仅一组不分清浊的爆音,变成了四组的典型印度语群音系:
那么扯了半天终于可以回归正题了——泰米尔语的核心分布范围在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北部,是怎么影响到澳洲北部的?事实上早在4~5世纪,泰米尔人就开始向孟加拉湾航海,在东南亚扩展影响范围。而本回答的背景是泰米尔人向东南亚扩张的巅峰期——11世纪初的 朱拉帝国 (சோழர் Cōḻar )具备强大的海军实力,在泰米尔语核心地区以外向东一直延伸到了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并在1025年袭击了马来世界强盛的三佛齐/室利佛逝(Srivijaya),一度攻下了其首都巨港/巴邻旁(Palembang)等地,最终也导致了这个马来语广阔使用范围的奠基者灭亡。
(P.S. 四个达罗毗荼语候选项里的马拉雅拉语尽管有齿-龈对立,但在历史背景这一关也要出局)
那么本回答就基于这个背景做些延伸,假设在朱拉帝国海权鼎峰之际,有一群泰米尔人从苏门答腊岛出发,穿过爪哇岛和努沙登加拉群岛,抵达了贫瘠的澳洲北部。澳洲北部是全澳洲语言谱系最复杂的地区,在这样一片仅占全大陆1/8的土地上挤了大概20~30个语系。尽管我在下面的文章(也就是问题描述里那篇)里说了,澳洲整体是个巨大的语言联盟(Sprachbund),不同语系的比如语言之间在音系层面高度趋同,其实选哪种作为本回答代表都差别不算太大,以下姑且找两种目前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简巴勒浦意伍语(Djambarrpuyŋu,4000人,属于澳洲最大的帕马-牛雅语系)和提维语(Tiwi,孤立语,约2000人,在澳洲大陆外的提维群岛)。
简巴勒浦意伍语( 参考音译表同样见上面的文章 )属于由路伍语族(Yuulŋu),属于少数穿插到北部沿海的帕马-牛雅语,整个语族的辅音音系基本都是以下模式。泰米尔字匹配的难点主要在于由路伍语族有 清浊/松紧对立 ,当然清浊再加上送气对立在泰米尔语核心地区以北就很常见,但事实上原本泰米尔人若是要书写梵语词,则会在文中直接切换到另外一套和梵语发音一一对应的 格兰塔字 (Grantha, 不支持显示 ),这套体系除了那几个擦音和 ஜ /d͡ʑ/以外在20世纪的泰米尔语纯化运动后便不再使用;而泰米尔字本身并没有什么处理方式,只是后来可能会用下标或上标数字的方式在书面上区分,如 க் /k/, க்₂ /kʰ/, க்₃ /ɡ/, க்₄ /gʱ/。
不过,既然本回答是对泰米尔字做正字法脑洞,就尽量不去考虑格兰塔字的事了。尽管在这条架空线里对不上,总之后来在本世界线里,泰米尔语在处理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时启用了一个上古泰米尔语的「ஃ」(可能对应原始达罗毗荼语的喉音 *H,在8世纪起的中古泰米尔语时期已消失),比如 ஃ 加在 க் /k/前就构成了 ஃக் /q/。于是,架空线里可以把这个 ஃ 看作是日语假名的浊音点,加在 க் /k/前就是 ஃக் /ɡ/了。另外还差个/ʔ/,可以借用本身就用于书写外来音位/h/的格兰塔字 ஹ்。
方案如下,每格依次是泰米尔字、IPA、由路伍语族拉丁正字。可以说撇去泰米尔语边缘性的擦音、由路伍语族的爆音清浊对立,泰米尔字母表示由路伍语族时还真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需要注意的是,澳洲通用拉丁正字会用 -h 来表示 齿音 ,可能是因为英语⟨th⟩/θ/就是齿音而非龈音,但这回的比较对象可是普遍含有送气字母的婆罗米系,总之这个 -h 并非是送气。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婆罗米系的源头婆罗米字母,还是拉丁字母(往前追溯到腓尼基字母也可),本身都不区分齿-龈,所以遇到 齿-龈对立 的语言,必然齿或龈中有一组用的是同源字母,而另一组需要新创——然而达罗毗荼语和澳洲通用拉丁正字却正好相反,由于南亚地区语言联盟(印欧语系印度语群、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蒙达语族、汉藏语系若干个喜马拉雅以南的语族,等等)最常见的是齿- 舌叶 音/t̪/而不是龈-舌尖音/t/,从而和(卷舌) 舌尖 音/ʈ/通过 主动发音器官 来区分,所以泰米尔字的齿音 த் /t̪/和 ந் /n̪/实际上才是婆罗米系同源部分,而龈音 ற் /r, tːr/和 ன் /n/则是新造的。相反,澳洲通用拉丁正字则基于英语发音,所以龈音无标,齿音需要额外加个 -h。
另外,用下方横线表示 卷舌 并不是澳洲的常见做法,前加 r- 的字母组合才更普遍,这会在下面的提维语处见到。然而按照达罗毗荼语的一般转写模式,齿音无标, 龈音 也是下方横线,如 ன் /n/转写为 n̠,总之如果有读者希望深挖这一块,拉丁转写有大坑……
以【创世纪】1:3为例,简巴勒浦意伍语的拉丁正字如下(长元音/aː, iː, uː/记作⟨ä, e, o⟩),汉译为「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别问为什么象征印度教的泰米尔字要书写【圣经】,因为对于这种程度的微型语种而言,【圣经】译本是最容易获取的文本,尽管由于往往是早期非母语的殖民者翻译的缘故,容易显得较为冗长……)
Bala ŋuliŋuryiny God waŋanan bitjarr, 「Ma'! Badayala'yin!」 bitjarr. Bala yuwalkthi badayala'yinan dhuwal wäŋany.用上述泰米尔字方案书写为:(当然架空年代也是理应没有现代拉丁字这套标点的)
ஃபல ஙுலிஙுழ்யிஞ் ஃகூஃற் வஙனன் ஃபிசர், "மஹ்! ஃபஃறயலஹ்யின்!" ஃபிசர். ஃபல யுவல்க்தி ஃபஃறயலஹ்யினன் ஃதுவல் வாஙஞ்.
( 什么,听说另一条世界线上澳洲诸语用拉丁字母书写,辅音正字法里有一堆字母组合,元音还要靠独立字母写出来,但没问题,我们泰米尔字形足够宽,看起来更长 )
然后再来看提维语,位于澳洲大陆正北方帝汶海上的提维群岛,这是唯一一种完全分布在澳洲大陆以外的语系/孤立语,不过即便如此其实离得也较近,所以依旧算是澳洲通用音系模式。
可以看到,提维语没有发展出爆音清浊/松紧对立,而舌叶组的硬腭和齿音则合并了(那么泰米尔字放弃硬腭音 ச், ஞ் 即可)。前两者都是正常范围内的差异,只是/ɰ/较为罕见,可以考虑用本世界线泰米尔语阿-波借词的 ஃவ் /w/(基于 வ் /v~ʋ/)来表示 /ɰ/。
以【马太福音】2:10为例,「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
Karri awuta wawurruwi pirripakuluwunyi awinyirra japalinga juwunjarli api wuta kukunari pirimi.கரி அவுற வவுருவி பிரிபகுலுவுநி அவிநிர யபலிங யுவுன்யளி அபி வுற குகுனழி பிழிமி.
看完泰米尔人征服澳洲北部的世界线,再简单谈谈另一条世界线的可能,也就是问题描述里说的从海岛东南亚传播到澳洲北部。尽管看起来巴厘字离澳洲更近一些,但如果考虑史实,其实苏拉威西岛西南的 望加锡人 (Makassar)会定期前往澳洲北部阿纳姆地等地从事海参捕捞和贸易,所以反倒是望加锡语、布吉斯语(Bugis)等使用的 隆塔拉字 (ᨒᨚᨈᨑ Loⁿtara' ,音节尾的/-n/和/-ʔ/不书写)更可能作为澳洲北部的书写形式。加上隆塔拉字在松巴哇岛、弗洛勒斯岛等地确实也有发现,也可假定其向东南方向跨过帝汶海,抵达澳洲北部。
不过,布吉斯语和望加锡语的音系都相对还算是「正常」,部位对立只有四种,擦音也有两个,r音和边音也仅一个。
而澳洲平均和原始达罗毗荼语「发音部位对立极多、但方式对立极少」的模式 举世罕见 ,我在音系类型学笔记里就反复提到澳洲诸语在众多层面都扩展了目前对人类语言的认识。(毕竟因为类型学研究需要取样,而取样法则和语系挂钩,达罗毗荼仅一个语系且四种主要语言里仅泰米尔语相对存古,所以相比之下难以像澳洲诸语数十个语系提供的采样点那样明显)
所以从正字法脑洞的角度来看,肯定是基于泰米尔字会有意思得多,如何用隆塔拉字设计正字法就不赘述了。只是给出一点思路,我个人做IPA和拉丁转写自定义输入时,有个惯例是用 -d 表龈音、-t 表齿音,于是 lsd 可输出 ɬ、lst 输出 ɬ̪。当然可以跟我思路相反,总之要是觉得清浊对立用不上,那就把 t 和 d 拆成一齿一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