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发现更多的「科创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之果」,是推出企业家访谈【科创解码】的初衷。在阿基米德传媒与宝山融媒体中心联手策划的第三季中,围绕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目标,我们走进区内街镇、园区,对话成长中的科创带头人,以媒体视角,探访应用场景、剖析创新案例、发现产业价值,解码其成长之道,助力构建科创「热带雨林」。
今天推出第11期:
科创解码|对话张波:新材料助力绿水青山,「绿氢」来了
点击观看视频
氢被称为自然界能源之母,绿色清洁,被很多人看作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地球上70%是水,水里是氢和氧,这样看来氢的含量非常多。但想要生产出「绿氢」,也就是从源头到过程,真正做到0碳却并不简单。今天的这家企业很早就开始入局探索。他们有什么新的解题思路?在未来能源结构里,让绿氢作为主要能源,还有多远?
电解水制氢是近年来许多企业做的尝试。目前电解水领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老的方式——碱性电解水,一种是比较新的方式,叫PEM电解水(即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电解水可以随时启停,更高效节电,完美适配风电光伏,且设备体积更小;但相应的技术门槛高,成本也颇高。
山海氢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山是固体,海是液体,电解水的过程,就是把固体电极放到液体水里,通上电后变成氢。
怎么把这个成本降下来?张波团队自研了最快连续化双面直涂膜电极生产装置,做到了关键生产设备环节的国产化替代,不断完善电解制氢技术、不断研究更高效的催化剂。他们聚焦电解水过程中的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的材料、工艺、精益生产研究,让电解水装备的公司得以生产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装置。这样转化出来的氢更便宜,制氢设备体积也更小。张波做了一个比喻,现在一个每小时产1000立方氢气的制氢设备,至少得占地50-100平方米;如果用到山海氢的新材料,同样的产氢量只需一人高的设备就行。
>>>
「绿氢」离不开「绿电」
电解水「绿氢」离不开「绿电」。除了生产过程成本,源头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国内现在的主力发电设施都是火电,电解产出来氢气价格太昂贵,一个立方大概要4~5块钱,也就是说产一个立方的氢气需要4~5度电,如果换成公斤数,电解产生的氢气一公斤大概55-60块钱,但是汽油大概一公斤相当于25~30块钱,价格差距由此而见。张波设想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储能方式,把西部的风电光伏产出来的绿电,转化为氢能后源源不断输入到千家万户。
张波说,如果用了更低价格的绿电产出来的氢气,比如一度电降到两毛钱以内,一公斤氢气10块钱都不到,那交通成本的价格也会降下来,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也有望更加普及、走向社会。
而实际上在工业体系里,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得益于宝山的区域资源支持,公司从去年3月成立到今年4月,搬到宝山的互联宝地滨江园后,不断跟周边的用氢场景和用氢企业互动交流。比方说宝武,原来是用碳炼钢,现在宝武湛江基地已经实现在天然气竖炉中掺70%氢气炼钢。氢气还原氧化铁,变成铁和水,而原来碳还原氧化铁,变成铁和二氧化碳。两相比较,如果未来做到氢气炼钢,那么整个工业尤其是在冶金行业,就可以深度脱碳,甚至可能降碳降到0。「慢慢地,绿氢大规模应用,我们的绿水青山就越来越多,不断形成一个正循环。」张波认为,到2060年,国家的绿电比例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绿氢在整个能源体系里一定会看到一个明朗灿烂的未来。」
未来
近20年来,张波一直在做电化学、新材料、催化剂相关研究。作为第一批尝试让电解制氢技术走向市场的公司,张波说,对未来相当有信心,他们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陕煤上海研究院、东岳集团、赛克赛斯、重塑科技等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不断衍生新可能。
「新材料是最难琢磨、最难仿制的,如果想去破解它是相当难的。你有了自己的开发逻辑、开发平台,每天都有可能再出新的配方,技术在不断迭代,我们也有信心和能力,保证我们的技术领先性。不断创新,不怕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