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新行为主义大佬,斯金纳机的提出者,本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本身的塑造作用。个体的行为如果得到了积极的强化(如奖励),那么该行为在未来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后果(如惩罚),其出现频率就会降低。
例如,一个学生努力学习(行为),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都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积极强化),这种强化会促使他在未来继续保持努力学习的行为。随着时间的积累,他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知识和技能,最终塑造出一个知识丰富、成绩优异的自己。
但这种情况,是需要环境配合,才能起到作用的。
而并非仅仅【你现在行为的积累】决定【你未来的样子】。
比方说,还是上个例子,一个学生努力学习(行为),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但考到好成绩之后,并没有收获夸奖和鼓励,而是被父母挑刺,埋怨没有考的更好,考了第二被骂笨蛋(消极强化),那么【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下,这位学生就可能变成另外的状态,比如恐吓自己去努力学习,对不能达成他人最高期望的行为产生畏惧感,丧失自驱力等等。
那么同样的【你现在行为的积累】,会由于环境因素,导致【你未来的样子】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这句话应该改动,才可以视为接近正确的:
在优势友好的积极环境中,你未来的样子是你现在行为的积累;否则,无论你做了什么,都可能被环境扭曲掉你的未来。
这个观点可以进行很多延伸,并能够跟当前的很多社会思考和思潮对应。
比如,一个人无论早期行为多么的积极和自驱,只要原生家庭足够反智,那么他成年后必然要重新建构社会化、认知和道德观,不然一定被社会不断毒打。
比如,一个积极乐观友好的孩子,会发现在一些劣势环境中,有大量的垃圾反馈,甚至有各种霸凌、攀比、骚扰和找茬,但实际上换个环境,发现以上问题根本不存在。而很显然的,在第一个环境中,多数孩子的积极乐观友好会被恶意针对,并遭受各种创伤。
我们应该信任主观能动性,但前提是,环境至少是中性的或者优势的。
泥潭中,做好事,做对的事,也没有意义,只会被纠缠到互害和鸡毛蒜皮的计较中。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