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大市,广东省佛山市近年来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传统制造业并非落后的代名词,只要转型转得好,传统制造业也能焕发生机。
纺织业是佛山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针对人力成本压力增加、转型升级乏力、产业链附加值低等共性问题,佛山积极探索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焕新: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针织服装生产企业5800余家,针织大圆机4万台,年产面料300万吨,年产成衣3亿件,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世界针织看中国,中国针织看张槎。」位于佛山禅城区的张槎街道是「中国针织名镇」,是全国最大的针织面料产业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纱线交易市场,年棉纱交易量占全国30%。
3年前,佛山市雅迪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四平下定决心与希音合作。自1991年来到佛山,他已在针织服装行业深耕30余年。
希音是一家快时尚跨境电商企业,采取「小单快反」的生产模式,快速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近几年,希音改变和引领了全球快时尚生产潮流,也带给陶四平巨大的思想冲击。「互联网高速发展,如果你不去适应它,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快时尚生产模式具备三个特点:快速、成本低、大规模生产能力。」
「我们建立了一条快反生产线,跟时间赛跑。」陶四平说,在传统生产模式下,一款新品的生产周期需要四五个月,而按照新生产模式,仅需要3至7天。「唯有极致的性价比,才能赢得市场。」
「现在每个月设计的新款式超过100种。」陶四平说,与希音合作3年来,企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营业额翻倍增长。
除了新的生产模式,一批与针织面料产业相关的新业态也不断涌现。
「帮衣帮」(买布无忧)平台,是针对纺织行业量身定做的生态链数字化系统平台,近年来成长迅速。
「我们的理想,是打造一个‘面料图书馆’,降低中国纺织企业采购成本。」帮衣帮创始人袁佳说,目前已有超10万家制衣厂入驻平台。
「不断推动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永庆说,今年1至11月,张槎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向好,服装产量同比增长21.3%。
升级改造:「传统」亦可「高端」
作为龙头企业,广东东成立亿集团正在对自己「动刀」,去掉冗余产能,实现轻装前行。
东成立亿运营中心总经理欧书卫告诉记者,企业原有针织大圆机500多台,染整生产线33条。自2019年开始,企业开始升级改造:砍掉能耗不达标的旧机器,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将原有设备变为先进产能。目前,针织大圆机减至300台,染整生产线减至23条。
东成立亿工厂的针织大圆机。新华社记者刘宏宇 摄 「从数量上看,企业产能似乎在减少,但通过‘瘦身’企业变得更健康了。」欧书卫说,大圆机的开机率在旺季能达八九成,已远超同行。作为传统产业,很难再回到高速增长期,但通过升级改造,能实现健康增长。
进入佛山市瑞蒽服装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巨大的数字化显示屏上跳动着订单等各项数据。车间负责人说,7分钟即可实现原料变成衣。
瑞蒽服装厂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刘宏宇 摄 瑞蒽服装总经理张银芳说,通过数字化改造,有效缓解了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企业将坚持‘做强不要大’的理念,稳步前行。」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传统’也可以‘高端’。」何永庆说,张槎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推动针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延链补链拓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奋力打造千亿针织服装产业新集群。
传统产业也能「转」出新质生产力
纺织业是佛山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佛山近年来数字化改造成效明显,陶瓷、纺织、建材等行业一大批企业实现「老树发新枝」。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过7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占比超70%,转型后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6.5%。
2023年,佛山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产值3万亿元」地级市。今年全市工业企业超1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万家,制造业加快实现「由大变强」。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佛山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958亿元,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定在50%以上。冰箱、空调、热水器、铝型材、酱油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
「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说,制造业是佛山厚实的家底,其中传统制造业块头最大、分量最重、基础最好,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7个属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转型转得好,也能「转」出新质生产力,决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形成‘草灌乔林’企业生态体系。」记者从佛山市了解到,近年来,佛山制定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21条」「减负促工业投资八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引导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向优势传统产业汇聚,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坚实。(记者刘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