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朝,国人总是又爱又恨。之所以爱是因为宋朝文化繁荣,经济发达,老百姓相对富裕,皇帝也不因言杀大臣。之所以恨是因为宋朝明明很富裕,军队却很羸弱,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不复当年汉唐的神勇,最终还被元朝灭亡。
大家不禁会产生疑问,在宋朝以前,无论是战国时期、秦汉还是唐,面对北方游牧民族都不处于下风,甚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会压着他们打,但是宋朝以后的汉民族王朝除了开国的神勇之外,都没有招架之力,只能被动进行防御呢?
并不是宋朝的军事实力特别弱,也不是汉唐的军事实力特别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都发生了变化,不能用老眼光看待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从联盟到国家
中原王朝是以农耕为主的政权,从夏商周到秦汉,中原王朝的人口、实力、武器都在不断的变强。而游牧民族不一样,他们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哪里可以放牧,他们就到哪里。
汉朝时期北方是匈奴王朝,由于要放牧,所以他们擅长骑射,如果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部落能够统领整个草原,那么游牧民族的政权就会很强,汉朝对付起来就很吃力。
这在汉朝初期非常的明显,汉朝刚建立的时候,刘邦也曾有过白登之围的危险,最后不得不采用了和亲的方式来维持和平,但随着汉朝国力强盛,才有了与匈奴对战的实力,于是卫青霍去病把匈奴打的找不着北。
但此时的匈奴虽然是一个政权,却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个部落之间生活的地方并不固定,只有在战争时期,各个部落会组织青壮参战,因此一个强有力的首领非常重要。
中原王朝在发展,游牧民族也一样。哪个部落强,就可以首领,所以北方游牧民族的名字总是在变化,先后出现了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
游牧民族也从最初的联盟变成了国家,两晋时期的五胡乱华还是联盟,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契丹建立了辽、党项建立了西夏,这些游牧民族也学着中原王朝定居,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国家形态,越来越像中原王朝。
大宋、西夏、契丹其实是中华民族范围内的三国鼎立,宋朝面对的是国家,还有地形的劣势,对抗起来自然就不容易。
中原王朝从尚武到重文
游牧民族在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集权,跟中原王朝相似。中原王朝也在发生变化,只不过这个变化让中原王朝的军事实力下降。
从秦汉到隋唐,中原王朝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外戚、太监、权臣轮番登场,也时常出现军阀割据,这都是因为掌握了军队,于是皇帝就开始削弱武将的权力。
秦汉时期的文人都佩剑,到了宋朝时期,文人已经手无缚鸡之力。宋太祖看多了五代十国的更替,对于武将有着天然的防御,做了皇帝以后,便有了杯酒释兵权,文人压过了武将。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军事实力此消彼长,显得差距就更大了。
中原王朝军队目的发生变化
中原王朝的军队为了适应战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个变化却削弱了军事实力。汉朝初期采用征兵制,相当于要服兵役,退伍之后,如果遇到战争还要随时上战场。
唐朝采用府兵制,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采用了募兵制,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宋朝为了杜绝作乱,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也就是精锐军队集中在中央,而且为了防止农民起义,每到灾荒之年就会招兵,军队变成了养灾民的地方,战斗力就下降了。
到了明朝,当兵成了职业,这就是太祖创立的卫所制。与府兵制不同,明朝当兵的人世世代代都当兵,只不过没有战争的时候种田,这样更加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有游牧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游牧民族越来越像中原王朝的时候就开始跟中原王朝一样衰败,军事实力下降。如果不能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陷入到刻舟求剑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