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27日电 (薛宇飞 实习生 李思桐)28年前,卓武只身前往非洲国家肯尼亚,他抓住非洲经济发展与中非贸易扩大的红利,在离家万里的国度闯出了一片天地。
目前,卓武是中肯集团董事长、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他对中新经纬说:「我明显感觉到,肯尼亚及东非已经吸引了较多先知先觉的中国投资者,肯尼亚正在成为中国投资者的一片乐土。」
「零基础」赴非
中肯集团董事长、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卓武。受访者供图
卓武是安徽省灵璧人,1996年从河北工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在河南省一家国企工作,并在不久后被公司派驻肯尼亚,负责当地的贸易工作。
谈到前往肯尼亚公干时的心情,卓武回忆道:「接到派驻肯尼亚工作时很激动,一方面是可以走出国门看到更大的世界,当时出国工作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常驻国外工作,工资会高出很多,这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急于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上大学前,卓武几乎没走出过安徽,加之当时的信息很不充分,在前往非洲之前,他对于肯尼亚的了解,仅限于中学地理课本及报纸上零星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就是在这样「零基础」的情况下,他来到了非洲。谁也没料到,这一待就是28个年头。
1999年,卓武接到公司升职并调离回国的调令,让他纠结了好久。「几年的工作业绩,以及这边的生活方式,让我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及生活氛围,对这方水土多了一些特别的感觉,我感到自己可以在这里做出更多、更大不一样的事情。」卓武说,他最终选择辞职,并留在非洲创业。
扎根非洲寻觅商机
对于非洲市场,卓武称,与中国市场最大的不同是非洲各国几乎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经济普遍以农业、旅游业及服务业为主。因此,非洲绝大部分日常所需的工业制成品及生活消费品都依靠进口。他还说:「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只要能抓住这一机会,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
创业初期,卓武销售河南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山东烟台的苹果等鲜果产品,当时,他加入了联合国驻乌干达维和部队的水果供应商名单,每个月有2万-3万美元的利润。但在一次运输苹果的过程中,因为物流出了问题,苹果全部烂掉了,因为此次违约,卓武失去维和部队水果供应商的资格。
之后,他开过饭店、工厂,后来看到建材行业的机会,最终进入到建材领域。在开展建材、办公家具等贸易业务过程中,基于业务协同及产业链延伸,他先后涉足了物流、旅游等轻资产的服务业。但随着服务业产业的发展,以及肯尼亚政府鼓励发展制造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卓武逐渐意识到业务转型的问题,「低技术含量的传统贸易空间将会被逐步压缩,特别是贸易业务一度完全中断时,让我更加坚定要退出传统的贸易业务。」
在这一时期,逐渐扩大的中非经贸合作也给卓武带来很大助益。「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后续的中非经贸合作论坛机制的确立,非洲国家对中国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政府层面也特别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
基于这种国际背景以及此前的资源积累,卓武的业务重心发生转变,主要包括农业、新能源汽车业务、工业园区以及法律、人力、财务领域的相关服务,目前他已经完全退出传统的贸易领域。
回顾过去的创业经历,他说道:「创业伊始,真谈不上看到了多大机会,更多是凭着些许经验乃至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觉得好多业务都能赚到钱,后来,这一阶段也被大家总结为非洲经商的钻石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与成长,逐步加深了对这个市场的认识,才慢慢进入到不同行业与领域,打造出目前的中肯集团。」
卓武领悟到:「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就会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也许不是你本来想走的路,但另一条路也有另一道的风景,不同的山顶也会有美丽的日出。」
中非合作带动经贸发展
卓武称,肯尼亚与全球接轨后,当地的营商环境变得更加透明、开放,也更加包容、多元化。
「目前的营商政策及环境,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比较友好,因此也带来很多商业机会。我明显感觉到,肯尼亚及东非已经吸引了较多先知先觉的中国投资者,肯尼亚正在成为中国投资者的一片乐土。」他说。
2017年,卓武与在肯华商共同筹建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他介绍道,商会在中肯民间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在此过程中,商会成员企业通过促进中肯双向交流,基于中国的市场资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中国境内合作伙伴的关注,进而实现双赢。肯尼亚中华总商会通过与肯尼亚各级政府的交流互动,加强对肯尼亚的投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了解,帮助在肯华商合法依规经营、规避风险。
对于中非合作给肯尼亚带来的变化,卓武说:「中资企业的进入为肯尼亚民众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其技术及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其迸发出更大的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