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干预行业。
整个行业发展呈走好趋势——有大量有利因素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四倍, 具有巨大的需求 ; 年轻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 ,更熟悉互联网;16年以来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的兴起, 互联网支付环境成熟 ;国内家庭的 经济条件普遍有所改善 ; 行业发展日益正规化,行业人才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人才认证体系开始兴起。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已经开始发放国际标准的人才认证执照,国内其他优质高校也在进行项目筹建。
下面给你分享一个在心理学领域创业的例子。
十年前,在考大学时,心理学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填志愿时,龚轶慧发现华师大新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她心想:把心理学应用出去,这个专业很好嘛,可以帮助自己帮助他人活得更加幸福!
而美剧【犯罪心理】火爆一时,更加坚定了龚轶慧的想法,她特别崇拜剧中的BAU行为分析小组:「我也要学这个专业,好像挺酷的「。就这样,怀揣着理想和一腔热血,龚轶慧坚持选择了应用心理学这个在国内当时看来「前途渺茫」的冷门专业,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应用行为分析专业排名顶尖的佛罗里达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师从专业创始人Lovaas教授的直系弟子Meagan Gregory教授。
可到了美国,龚轶慧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想象中并不一样—— 这个专业未来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儿童心理行为治疗,主要可以治疗5%发病率的的自闭症,发育迟缓类儿童, 还可以矫正普通儿童中20%发生率的各类行为问题。
但是在校医院的实习过程中,龚轶慧逐渐发现,这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行业。很多孩子刚进入机构接受治疗时,简直难以想象——智商低于正常线,可能不会说话,还会做一些很奇怪的行为,比如在地上打滚、乱哭乱叫,摔、砸东西,甚至把蜡烛弄倒致使家中起火,完全不理你。但相当多孩子在接受一年多干预治疗后,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从不会讲话到会做数学运算。
2011年,龚轶慧利用假期回国做了市场调研。她发现, 国内在这方面相较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干预机构数量很少,一千万特殊儿童中只有30%能得到机构的治疗;同时国内几乎没有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很多机构的治疗没有按照科学系统的流程进行,甚至错误使用方法,导致国内的父母们走了很多弯路,并且耽误了孩子的黄金治疗期。
最大的问题是, 国内家长们对于特殊儿童干预的认知几乎空白,有70%的特殊儿童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学习相关内容,其中50%甚至不知道自闭症是什么。
龚轶慧最终决定放下美国已有的一切,把这个科学系统的方法带回国。就这样,龚轶慧再一次怀揣理想和热血重新出发。后来,她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自己的 儿童早期干预中心 , 为特殊儿童提供咨询、一对一治疗、家长培训和治疗师培训 。四年共接手家长咨询及干预治疗案例逾百,她严格采用国际标准模式,成功用自己的案例数据验证了美国多年的实践和统计的结果——只要按要求干预,50%接受治疗的孩子可以顺利进入普通小学一年级学习,同时这也说明了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使用美国的服务方法和经验服务社会和市场。
由于线下机构的规模限制了服务人数,且成本很高,线上课程项目也开始逐渐成型。
有了线上课程,即便机构没排上队,或者家庭经济有困难,有了线上课程,家长也可以自己学习并做干预治疗工作,减轻经济负担,孩子也能够接受有效的治疗。
除去龚轶慧的项目,全国还有三个项目在尝试线上课程的研发,且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是同类产品,但由于潜在客户量很大,以及教育行业的特殊性,相对于竞争关系,合作共赢也是可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