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专访霍尼韦尔余锋:乐于看到中国有优秀且规范的竞争对手|达沃斯论坛

2024-06-27财经
本报记者 孙丽朝 大连报道

「航空、自动化、能源转型等中国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正是霍尼韦尔擅长的领域,中国市场发展空间和机会非常广阔,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Honeywell)中国总裁余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这家拥有超百年历史、市值超千亿美元的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业,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市场的深度参与者。中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的辅助动力系统等四套技术方案和配套服务来自霍尼韦尔。

随着中国市场需求变化和全球供应链重塑,霍尼韦尔将如何把握中国市场新机会?供应链转移是否会影响中国的产业地位?跨国企业如何应对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化?针对这些问题,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

机会大于挑战

【中国经营报】 :中国是霍尼韦尔除美国以外的最重要市场之一,能否介绍一下霍尼韦尔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情况以及未来投资计划?你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在霍尼韦尔全球业务布局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余锋 :霍尼韦尔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1935年,霍尼韦尔在上海开设了第一个经销机构。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应中国政府之邀从十大领域推荐精英企业来华推动两国双向交流,霍尼韦尔就是受邀企业之一。2003年,霍尼韦尔将亚太总部和区域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张江。

到目前为止,霍尼韦尔在中国已经有50多个法人实体,超过20个工厂。霍尼韦尔在华有超25%的员工是研发人员,这25%还不包括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技术人员。

现在霍尼韦尔中国的研发团队主要在上海,制造主要在江苏,如苏州、南京。天津、西安、广州等地也是我们的主要基地,这些基地集制造和研发于一体,以便能够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中国多年来都是霍尼韦尔最看重的市场之一,而且中国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正是霍尼韦尔擅长的领域,无论是航空领域、自动化领域,还是能源转型、绿色低碳领域,中国的市场空间和机会非常广阔,我们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有信心。

【中国经营报】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霍尼韦尔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变化,对于中国提升营商环境有什么建议?

余锋 :中国市场一直在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从初期的引进技术、产品、设备,到现在中国市场和企业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的极度短缺经济到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新的需求,比如中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高质量发展,都包含几个核心要素:

第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注重核心竞争力和新技术。

第二,创新除了想法还需要带来经济效益,作为企业需要创造利润,所以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不断通过创新技术创造利润,这对包括霍尼韦尔在内的广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能源转型等技术创新领域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机会大于挑战,挑战肯定是存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同时机会也是很多的。希望霍尼韦尔能发挥我们的特长,抓住中国市场的新机遇,贡献我们的力量。

从营商环境来看,在担任霍尼韦尔中国总裁的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政府机构和主管部门。中国在法治化、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十年前比,都有很大进步。

低附加值产业向海外转移是必然趋势

【中国经营报】 :受地缘政治影响,许多跨国企业都在进行供应链重塑,有企业提出了「中国+1」, 迁出部分产能到其他市场,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和变化?

余锋 :经过过去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工厂,按照联合国制定的工业门类,从数量、规模、品种上,中国的门类都是最健全的。中国的供应链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消费和制造都在升级,大量低附加值的加工、装配等工作,在中国会逐渐减少,从最早的沿海往内陆转移,现在一部分会往海外转移,这是必然趋势。

所以我认为,第一,政府首先是要考虑应该如何服务好仍在中国境内的企业,让他们安心,让众多扎根中国的企业看到中国市场是有前景的。企业除了社会责任,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有经济效益,只要能让企业的投资和经营获得回报,就能留住企业扎根中国。

第二,现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做好走出去的各方面工作,减少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踩坑和走弯路。中国企业家在过去几十年辛辛苦苦赚的钱,如果在海外打水漂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中国老百姓。

第三,当前市场上仍有部分中国制造的整机产品,其零部件是从海外进口,在供应链重塑过程中,能不能将这些进口的零部件加快国产化?部分进口零部件没有国产化主因不是技术,而是考虑到经济效益和交货周期,比如国内企业自己生产投入产出比较低,所以选择进口。对于这类情况,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国产化生产步伐,让产业链有出去的,有进来的。

【中国经营报】 :有人说霍尼韦尔的发展史,也是一个收购、并购史。霍尼韦尔对于国际并购的原则是什么?在满足什么条件下才会实施并购?

余锋 :并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考虑公司战略,公司今天在什么位置,3年、5年、10年之后往哪个方向走,围绕这个未来目标,我们还缺什么?有些技术和产品我们短时间内无法提供,但客户很需要,而且与我们的战略完全吻合,那就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购目标。

收购公司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果这家企业被收购之后,销售收入和利润反而下滑了,这会对股东权益造成极大伤害。收购的关键是在完成收购后,如何让公司销售规模更大、利润率更高。

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收购的失败案例中,主要是文化兼容出了问题。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好的坏的都有,两家公司一合并就可能出现问题,一定要事先做好整合战略和具体行动方案。

政府和企业家不要只看到快钱

【中国经营报】 :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装备自主化,你如何看待中国高端装备产业自主化战略?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中,装备自主化战略是否会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一些困扰,霍尼韦尔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余锋 :中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霍尼韦尔作为参与者,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果在一个市场里,竞争对手都很弱、竞争机制又不规范,这是不利于我们发展的。所以我们尊重优秀、有实力的竞争者和规范的竞争环境。

其次,客户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自己继续努力,包括技术不断突破,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霍尼韦尔擅长的不是一项技术,也不是两三个产品和业务,我们擅长的是整合。所以怎么能够根据不同客户,如医疗行业客户、交通行业客户、储能行业客户的需求,集合公司四大业务集团、30多个不同业务,几千个产品组合来满足垂直行业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做的。

【中国经营报】 :中国怎样才能培育出类似霍尼韦尔这样全球性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中国在应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是在基础工业体系和技术水平的进展上表现得相对迟缓,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要进一步提升基础工业水平,你认为有哪些方面应该完善?

余锋 :一方面要发挥中国特长推动发展重点工业领域,将产学研相结合,互相支持。另一方面要有耐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卓有成效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需要再耐心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家,都要静下心,不要只看到快钱。

在中国有个现象,很多行业三年前是蓝海,三年后就变成了红海,蓝海变红海是各行各业的必然规律,但中国这个变化太快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一窝蜂地扎进去,看到一家企业赚钱了,大家就都纷纷入局,最后卷价格,谁都赚不到钱。企业应该有差异化的策略,要有一定的耐心,在做大的时候,更应该考虑的是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