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回答都是情绪发泄,没打到真正的要害。
多数国人没有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所以不能理解房产产权和使用是互相独立的,即房价只是购买了产权,但是房子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持续使用公共服务,购买公共服务的费用就是地税(房产税)。
有人会说我都把房子买下来了,凭啥还要付使用费?其实想想为啥全产权房一样要交物业管理费就知道了,地税其实就是更高层级的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物业管理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住家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垃圾,怎么处理这些垃圾?放在门外让它自行堆积腐败?显然不可能,那么就需要有人来收集处理这些垃圾。问题来了,垃圾工人的工资哪里来?有人说了,我每个月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应该做的。可是物业公司只负责小区之内,小区之外呢?物业公司也不可能把垃圾搬出小区之外就完事,还是需要有人继续后续的工作。所以只要买了房子,你就要每个月出钱为垃圾清运处理付费。
垃圾清运只是房产使用费的一部分,其他比如道路维护、冬季铲雪撒盐、教育、医疗、消防、水电气通信的使用和维护、治安、绿化管理等等都需要资金持续支持,这些服务都是公共服务。简单说地税的意思其实就是你的房产在这儿,那么你就必然会享受到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就必须为此买单,而不是国内一些人理解的对囤积房产的惩罚性税收。之所以国外不交地税的后果很严重,地方政府有权拍卖拖欠地税的房屋,其逻辑是拖欠地税等于在占其他交税居民的便宜。
国外采用地方分权模式,实行地方自治,因此税收分为好几个层次,像加拿大就有联邦税、省税和市(区)级税。很多具体的地方公共服务由市区级政府负责,资金来源就是地税,地税在当地征收,也全部用在当地。因为人口数量、面积大小、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地税高低在不同地方也不一样。
国内公共服务由政府一手包办,资金来自于其它税收而没有单列地税或者房产税,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公共服务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根本意识不到公共服务需要购买(评论区就能看到很多)。
但实际上国内的地方政府也一样要花钱维持公共服务,房地产好的时候可以通过土地财政来补贴,即房地产商从地方政府购买土地——土地价格成为房产成本占比相当高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又将出售土地的收入投入到城市建设,形成一个资金循环,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国内的房价已经包含了一段时间公共服务的费用。
简言之,国内的房地产模式是高房价低使用费(因为一段时间的使用费已经以土地购置费用的方式包含在房价内了),国外则是低房价高使用费(地税)。这也是为何国内房产的产权只有70年的原因,因为房价中包含的公共服务费用最多只能支撑70年。实际上我觉得70年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了,因为地方政府不可能一直靠卖地、土地财政来补贴公共服务费,随着房地产红利消失,促使国内地方政府开征地税的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
同一个问题下居然有人堂而皇之地洗稿,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