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税无需多次跑腿,北京首个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厅将企业线上办税时长缩短七成;跨境物流不用长时等待,北京机场口岸「连程直转」项目大幅度压缩货物进出库交接时间。
7月25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北京连续7年实施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投资贸易环境更加自由便利,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税务云厅月平均业务量达4.6万户次
在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朝阳区税务局第三税务所,即便是工作日也几乎没有前来办税的纳税人,但服务厅内税务人员敲击键盘的声音不断,办税人员提示与询问声偶尔响起,他们通过一根网线,将精准的税务服务送抵企业与群众。
朝阳税务云厅内,税务人员正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解答企业问题。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3年前,这里还与传统的税务大厅一样,设有42个窗口对外办税,每天有不少纳税人往来进出。「其实3公里外还有另一家办税服务厅,我们的办税服务范围也存在一定重合。」第三税务所所长王静告诉记者,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智慧北京税务迅速发展,很多纳税人开始选择网上办税,为了更好地契合纳税人需求,第三税务所成立了北京市首个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厅,也就是「朝阳税务云厅」。
朝阳税务云厅成立3年,依托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智慧场景建设,全面优化了纳税服务。王静介绍,目前云厅共有60名税务干部,这里每个月完成的业务量平均可达4.6万户次,较成立前线上业务量增长40%,办税时长缩短70%。
王静以退税服务举例,「原来都是需要纳税人通过人工计算提交退税申请,业务人员通过系统查询审核退税业务。现在通过网端‘一键退税’模块,有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帮助完成信息和数据预填,纳税人只需要核实数据,而办税人员也能通过信息系统高效地完成退税审核的任务。」
记者了解到,税务云厅还有7×24小时在线的「云助手」。征纳互动的机器人「悦悦」和人工客服一起,共同支撑起税企互动新渠道。王静说,「悦悦」能够在线互动答疑,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有温度、有速度的办税缴费新体验。
截至6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朝阳区税务局累计实现20余万次征纳互动。智能回复、屏幕共享、远程帮办等帮助纳税人更快地解决涉税疑惑,缩减办税成本。
「连程直转」节约进出境物流操作时间约70%
与相对安静的朝阳税务云厅相比,北京首都机场边出口拼装仓库的环境略显嘈杂。头顶上有飞机航班轰鸣而过,仓库里,刚刚从飞机上卸下的货物正准备完成安检及后续国际出口货物操作。
「今天最早的一批货物是12时25分落地的,大概50分钟后就到达了出口拼装库。再过2-3小时,货物就能完成组装,只要海关手续完成,就能运上飞往下一个境外目的地的航班。」北京空港出口拼装区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京津告诉记者,货物快速通关,得益于【北京海关优化营商环境27条具体措施】推出后,首都机场海关助力出口拼装库开展「连程直转」项目。
出口拼装库内,货物正在逐一安检。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记者了解到,在首都机场海关持续优化监管要求和模式的助力下,北京空港出口拼装区服务有限公司出口拼装库推进监管模式创新,开展连程直转货物测试,「连程直转」即国内进港货物在监管区域内直转出口拼装库进行国际出口货物操作。该模式简化了国内货物到港后出库、提货交接、卡车短驳等操作环节,货物操作时效由原来的24-36小时缩短为4-8小时。
高京津介绍,新操作模式将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货物操作时效,整个流程节约操作时间约70%、降低操作成本约20%、减少货物人工搬运2次。从去年10月项目开始运营至今,「连程直转」货物每月操作货量400-500吨,且仍有上升趋势。这一项目的开展也将促进首都机场地区空运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连续7年实施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税务云厅的高效便捷、进出境物流效率的提速,只是「北京服务」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小小注脚。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北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7年实施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7月25日,北京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专场上介绍,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多项指标均保持全国最优水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2023年底全市经营主体超256万户,全年新设经营主体33.5万户、同比增长23.6%。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达337家,平均不到5分钟就创办一家科技企业。
为了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北京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率先推行「风险+信用」为基础的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实现49个市级政府部门领域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行柔性执法,26个市级部门公布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仅市场监管领域近3年累计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免罚金额近7.6亿元,让执法变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为助力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北京大力推动数字政务建设,持续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迭代升级,5年来减事项超过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超过320项。同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成效明显,今年以来「一件事」月平均办理量超48万件,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推出演出、赛事、会展等3类大型活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时间、材料平均压减81%和40%。
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提前申报」、容错机制等5项改革并持续推广,在机场口岸开展「机坪直提」试点,国内到港出口货物进出库交接环节由原来的4次压缩为1次;首都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连通的双枢纽空港电子货运平台,可提供运单申报、货物跟踪等「一站式」服务,车辆入出卡口平均耗时压缩50%。2023年北京进出口规模达到3.65万亿元,已连续三年突破3万亿元。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