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目前困难是很大的,但希望也是很大的。 失去了手机主导市场,汽车又没做好,营收必然会受到影响。
美国制裁还没结束。在芯片危机的影响下,华为逐渐失去了其原有手机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了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前五名中已经没有了华为的位置。
华为剥离了荣耀,失去了荣耀营收的助力,华为手机出货量也断崖式下跌。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的数据,2021 年Q3国内智能手机销量份额排名中,华为跌至第六,占比仅为8%。
进军造车的华为目前表现也不如预期,短时间内未必可以弥补手机业务缺失造成的损失。 华为在去年十月底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uawei Inside,并宣布将与广汽、北汽、长安三家车企联合打造子品牌。但一年过去,华为与广汽、北汽、长安合作的车型量产数量寥寥无几。
同时,卖车业务进展也不如预期。华为线下门店销售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销量惨淡。有媒体曾报道,余承东曾在内部定下明年销售30万台华为智选车型的目标。20万元级售价,日均订单超850辆,按照SF5当时的火热情形,没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不切实际。
但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11月,赛力斯SF5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1117辆、1926辆、1385辆,共计7080辆。
显然,所谓「一周6000辆订单」并没有转化成实际销量。
卡住赛力斯脖子的,是其交付能力。在华为线上商店赛力斯SF5的评论中,类似「现在大面积延期交车,厂家不出面解释!」这样的催单评论不在少数。当时有线下店铺的销售给出的等车时间预计为45-60天,但实际真正交付则要远超这个时间,有赛力斯的销售称,8月下旬时陆续交付的一批车主,是5月初下的订单。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在生产方面摩擦不断,可能影响到了实际交付。
拥有成型的生产线是促成华为与小康合作的原因之一。但据界面报道,按照8月初一位已经从重庆金康两江智能自建工厂生产线离职的员工的说法,产销跟不上,是因为工厂一直都未达到华为技术人员的要求。
「华为对三电部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远超国标。」以耐久测试为例,华为提出耐久测试必须要达到高温环境105℃,耐久时间超过2500个小时,而金康工厂的耐久测试,过去只是在室温下达到500小时而已。
华为在技术层面的高标准也不无道理,毕竟消费者选择这款车型,正是因其有「华为智选」这个标签背书,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损害的将会是华为的品牌形象。
而华为所面临交付压力,传导到生产端便体现在了一线生产人员身上。当时,金康整个工厂按照华为作息制度施行,一线生产人员已经进入两班倒模式,并且两家公司员工在食宿、收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两相叠加让赛力斯的技术生产人员叫苦不迭,工厂已有不少工人选择了离职。
与华为携手的另一品牌极狐,也面临着和赛力斯类似的窘境,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9 月,极狐的销量仅为 3296 辆。
看得出来,不论是在销售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华为都可谓尽心尽力,但目前还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毕竟,能从各个方面都能与之匹配的合作伙伴难以寻觅,牵手小品牌的模式或许也是华为的无奈之举。
这个结果正如郭平表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To C业务受到较大影响,To B业务表现稳定。
最近半个月里华为先后与孟加拉电信、俄罗斯的采矿企业进行合作,铺建5G项目。过去一年华为做了上千个5G各个行业应用案例,涉及工业生产和工业控制。
所以尽管华为在C端表现开始有所下滑,但是B端仍然是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