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选研究员
其次鲜明的反对前面的答案,我认为别选信用。
2022.06.16修改:
突然想起来忘记了高收益债这一茬,如果能做这块且同时认为未来市场流动性足够,定价充分,信用也是个好方向。因为这会改变大部分信用债只有胜率没有赔率的现状。
但城投我始终觉得不是个很好的方向。
以下为原答案:
1.在绝大多数机构你以为看信用是学了东西,其实啥都没学,这情况信评最严重。中国的信用研究已经过度了,在市场数据完全不足的情况下发明了大量根本没有经过实际检验的理论,尤其在城投板块(但很多机构没城投快不能活了)。发展到现在是学过初中地理就能看城投。
2.信用定价体系混乱,绝大多数机构没有利差定价概念,是用加了杠杆的收益绝对值和kpi绝对值做比较,存贷思路干标准债券市场
3.信用准入一刀切,这就好似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好人一类坏人,必须杜绝坏人入库,保证入库的都是好人。这也造成了脑t一样的投资决策:在x煤违约前5块钱卖出x煤比x煤违约后收回几十块要强。
4.2的延续,市场跟风现象严重,无厘头的传言能把优质资产干上几十bp,然后自己打脸又能买下来几十bp,比如去年前年有传言调整永续会计准则,一帮睿智能把中债aaa-加大点往外甩,然后看着没问题,又把条款辣鸡到不行的银行永续(我甚至怀疑部分投资经理有没有看过银行永续的条款)买到极低的利差
5.4的延续,在境内做信用也就决定了你在买稍微差一点信用债的同时,卖出了最宝贵的流动性,所谓脆弱资产不过如此
6.行业乱像频发,如果你感兴趣,请找带你的老师问问什么是jgh
7.你问我是受过啥信用债刺激了么,这个倒没有,没踩过雷,不过我这人比较坦率,我会把这原因80%归结于运气,20%归结于自身,因为你都不用多下沉信用资质,摸了中债(不是外评)aa+,踩雷与否就是概率事件而不是确定事件。至于中债aaa-以上的名字,投入大量资源做信评很可能是牛马行为
8.你问我那还做信用么?做的啊,不过恰恰是从宏观视角来做
9.最后,固收这个行当永远是自上而下的视角,看个券拿票息还跟你说深度挖掘做alpha的,你要当心这人是不是特么收返f的
10.多说一句,现在有的机构把固收+当成拆一部分给固收拆一部分给股票,譬如六四开八二开你们做去吧,这特么绝逼做成固收-。我的视角里固收+和固收一样,更多是个宏观策略
地铁无聊恰好碰到从业相关问题胡扯几句,纯手打,如有语句不通逻辑不通的地方请海涵
突然发现这特么是19年的问题,知乎这推荐算法是个s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