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件事:
1、小米准备上市的时候,17年是亏了400+亿,后来发现投资者认购不积极,于是小米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方式,使得17年的利润变为50+亿,从亏损变成了盈利。
2、在改完利润后,管理层又悄悄送了雷军90亿,这时候小米利润又成了负数,但机构已经认购完成,只能陪着笑了。
小米的问题就在于此,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家互联网企业,认为外界不应该重视小米的现状而是要看好小米的未来,那么小米就不应该在上市前夕调整利润;小米调整了利润,说明希望给外界一张亮丽的财务报表,希望外界看到自己的盈利能力,提高大家认购的积极性,那就不应该在调整完利润之后,又「悄悄」送给雷军90亿,使得调整后的利润实际上又成了负数。
这一轮的正负变换,不只是商业道德上的问题,这更加关系到发行价的确定。
在发行价的计算当中,估值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利润为正,估值就为正,利润为负,估值就为负,正负两种估值,带给小米在发行价上是1元~2元的差别。
所以,小米这操作一下把投资者都打蒙了,特别是专业的投资者,因为利润的正负变动,现在根本无法估算你的发行价,自然就失去了对小米的兴趣,有数据可证。
在认购香港上市新股中,有一种加杠杆的认购方式叫做孖展,孖展数量越多,说明投资者对这支股票的信心越充足,而小米的孖展超购倍数仅仅不到两倍,一般港股上市,这个倍数会在30倍以上。
所以,场外投资者对小米兴趣不大,而场外投资者恰好是二级市场的主力,所以这会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在小米开盘当天,二级市场没有什么人买入小米,没有人买,股价就上不去,自然就会面临破发的风险。
小米上市当天,股价确实也走得很弱:
小米的利润变动,导致了小米估值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又导致了场外投资者无法估算小米的发行价到底有没有投资机会,所以大家会倾向于先观察小米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变化,然后从买卖情况去判断后市,这又导致了小米上市当天看多的盘会很少,这就是小米破发的主要逻辑。
小米上市当天破发,后面两个交易日股价又开始回升,我们可以从与小米同时发行的小米期权中找到答案。
在小米上市的当天,小米期权发布,其中即月也就是本月的期权交易结果如下:
大部分的期权认购价格集中在17元,这说明市场是看好目前小米17元的股价水平的。
另一方面,在2019年1月,还有一个类似小米期权的东西, 这个价格已经到了21.8元,比现在小米的股价溢价30%左右, 这也说明从更远的角度来看,市场是看好小米的发展的:
所以, 期权方面的价格对小米股价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这大大增强了投资者进场买入小米的信心,小米第二个交易日大涨13%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