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不分男女,只要他爱上一个人或者喜欢上一个人,他潜意识里或者说内心深处就是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如对方,才会爱上。
这种价值可能是外部价值,例如身世背景、财富资产等,这些附加值是决定恋爱和结婚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是诱惑爱情产生的开始。
这种价值也可能是内部价值,如个人品质、内涵气质、人际交往等,这些性格特征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魅力,会使人不自觉地就被吸引。
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人有一个长择心态。
所谓的长择心态,就是你的眼里除了他没别人,这辈子就他了。你下定了决心想要长久地和他在一起,你的未来规划里全都有他。
长择心态并不是持续保持不变的。什么时候你潜意识里觉得对方配不上你了,也就是说对方的价值没自己想象的那么高,那就会变成短择,也就是说对方在你心里似乎没那么重要了,你不再想跟他长久地在一起了。
那么这种逆转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段健康的两性关系中,双方一定是势均力敌的,或者是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中,一方不能过于强势,一方也不能过于弱势,才能互有进退,相濡以沫。
但现实中很多人都很难达到这种平衡,大部分的婚恋关系都是一种「高低位」的模式。简单来说,话语权在谁手里,谁就是高位,并且掌控着这段亲密关系的主导权,而低位者通常依附于高位者,更多地选择迁就和退让。
但爱情不是一成不变的,「高低位」的模式也不是永远固定的,低位者和高位者的状态是可以互换的,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等待高位者丧失自身价值,沦落成为低位者,二是低位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逆袭成为高位者。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现实,操作性也更强。
我们被他分手,通常因为处于低位,他潜意识里觉得我们配不上他,他们把我们的价值归因为低价值。
原因就在于,在他长择心态的时候,你给他的爱或者需求感或者安全感过量。感情的天平倾斜了。你的爱过量了,于是他逆转了,他从长择变成了短择。
所以,大家要记住一点,所有的感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定是会变的。长择变短择,短择变长择,都是有可能的。
你在和对方交往的时候,如果他踩到了你的底线丝毫不悔改的时候,这时候首先心态要变成短择,然后再去沟通观察交流。心态一旦变成了短择,那么你就不是非他不可,你就可以游刃有余的保持理性的去处理和他的关系。
当你真正做好了不行就分的准备,你就不会陷入挣扎纠结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而是能够站在一个较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你们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能够做到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记住,太过感性反而会逆转你本来的位置。太过感性的人总是容易被情绪引导,情绪发泄总在矛盾解决的前面,在分手面前心态就先崩了,或者总是在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里反复复合,互相折磨。
长短择心态可以随时切换。
他对你非常好的时候,你可以对他长择;但是如果他踩到你底线屡教不改的时候,对他短择,沟通交流等所有努力都试过了以后,无果的情况下果断撤离。
长择心态和短择心态是普遍的,不仅女人会有,男人也会有,所有的人类学研究都表明揭示了同一个结论:无论男女,每一个人在本质上都同时保持着长择策略和短择策略的倾向,即轻微多偶的倾向。
男人会综合各方面去考察这个女人是适合做情人(短择),还是适合做老婆(长择),女人在恋爱过程中也会考虑这个男人是不是结婚的合适人选,但男女间的长短择心态还是稍有区别。
原因就在于男女的不同。只要女性不过分纠缠,很容易就能获得比伴侣更优秀的基因,即使这个女生十分普通,而一个普通的男人,无论他多么努力,靠近女神的机会也是很少的,这就是女性享有的性别优势,在不要求长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短择来换取比现有普通伴侣更优秀的伴侣。
但无论是哪一种心态,都应该是在综合考量对方价值和匹配程度后慎重的选择。
在感情由量变到质变的这个过程里,由长择变为短择的这个决定是痛苦的,由短择变为长择这个决定则是再三斟酌过的,都不应该是由生气和吵架后一时冲动而随意变化的。
世上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互补的两种性格,当你能够接受对方的所有缺点和不足时,你大概就有了长久地跟他在一起的勇气和决心。
而一旦下定了决心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要学的就应该是如何经营和维护好这段亲密的关系了。
无能力,不成功。
无方法,不成事。
爱是需要学习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