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日本经济衰退的终极原因可能是什么?

2017-04-06财经

我是学金融的,不过我也先说我没有做过关于日本经济的研究。不过通过我的一些了解,大致说说我对日本经济这20多年来发展停滞的一些看法。

1.国民投资的提前透支。 很多人谈到日本经济这二十年的状况,很自然地就会提到「泡沫经济」与「广场协议」,但是这种看法大体正确但是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泡沫经济」对日本经济最大的伤害并不是90年代初的不动产价格迅速下降,而是在于之前的房价地价飙升提前透支了大量国民投资。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很高,到了20世纪80年末,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就如同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地价的飙升让当时的日本企业和居民认为与其投资于其他行业,投资于坐地升值的房地产岂不是更好,投资于房地产用于长期对外出租则更受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青睐。再加上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大量的外汇占款倒逼流动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地价房价很自然就涨上天了。 到了泡沫破裂之后问题就来了,林毅夫就说过东京的房子之前公允价值值5000万日元的,泡沫破裂后就只值1000万日元了,通俗点说就是贷款了20年工资的钱去年好不容易买了个房,结果今年这房只要3-5年工资就可以买了,相当于有15-18年的工资收入被提前透支了 ,日本的银行体系消化了泡沫破裂的冲击,但是代价就是投资的提前透支,日本银行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或者叫再融资能力)受到了限制。

2.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与日本特色的流动性陷阱。 首先介绍一下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大致来说就是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由财阀控股,同时财阀又控股实业企业,而财阀间又相互持股,最后日本政府又对财阀入股或者加以实质控制,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组织化、政策性强的银行体系,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天朝的情况类似。 除此以外日本银行体系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银行倾向于提供年限长达10年,15年甚至20年的长期贷款,还款方式通常是年金,同时日本的金融体系还衍生出了以这些年金为基础现金流的年金化理财产品或养老保险基金,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大量以年金形式支付、以长期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工具。 日本的主办银行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快速工业化时期对日本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明显的助推作用,那就是为大量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减轻企业每一个财年利息支出的负担,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但是到了泡沫破灭后问题来了,那就是日本主办银行制度下的银行体系活力是有限的。 通俗的说主办银行制度下银行考虑的是一个贷款项目未来10年,20年的现金流问题,但是到了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银行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能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项目了:首先泡沫破裂后大量房产抵给银行,这些资产就是死资产而已,不形成现金流,变现也不容易;另外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很难有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又风险较大,前景柳暗花明。 因此主办银行制度下的日本金融体系无法如他们以前那样找到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现金流的项目,高风险的项目又不敢做(为了作为日本特色的年金化的各种金融工具的基础现金流来源,风险规避是必须的),所以日本的商业银行倾向于大量投资由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日本本国国债、美国国债与其他固定收益的证券。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次「放水」「开印钞机「效果都不好了:因为放水根本没有放到企业里去,商业银行并没有积极扩大贷款规模,而是选择了稳妥的投资选择,即持有国债,结果就是央行放出去的水到头来又回到了财政账上。这一次的「安倍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解决日本商业银行贷款派生能力差的问题,不过这一次安倍「放水」比较彻底,包括负利率政策,加上日本国债发行的收紧,让商业银行体系的活力有所恢复,日本的大型跨国企业近两年的年报比较好看。

3.结构性问题与错失产业转型时机。 日本经济的问题,很多人都谈到了人口老龄化,当然老龄化是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实际上日本的人均要素生产率甚至还处于稳步提高的状态。日本经济结构还是高度依赖于传统制造业,比如汽车、电子元器件、钢铁、机械制造这些。但是20时机90年代互联网这波大潮来的时候,日本正好是泡沫破裂的时期,由于刚才我讲到的日本银行体系的僵化,没有能够为新的互联网时代的起步提供充足的投资。 我个人认为,对日本来说,泡沫经济破裂真不是时候。

4.经济周期的问题。我认为日本经济目前的情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经济的一个周期走向尾声后长期没有进入下一个周期的表现形式(个人看法)。

总的来说,我觉得日本式的经济停滞应该说更多的和日本的财政金融领域有关,由于财政金融的问题传导到实体经济上的,让日本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透支了太多投资。不过日本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从基础设施、制成品的水平,核心技术来说都还是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如果日本经济走出了这个周期,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比如安倍强调的未来日本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机器人、新能源、微电子)。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我倒是觉得日本的情况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加以研究,但是中日两个经济体是很不一样的。

一转眼之前的回答已经快4年了,在这4年间我去了日本两次,跟一些一些日本人也沟通过这个问题,也亲身感受了日本的经济情况,在这里说说一些我的感性认识。

从直观看日本经济并没有任何萧条的迹象: 我在2016年6月底和2019年4月两次去了日本,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日本崩溃论」在国内甚嚣尘上的时候,不过到了日本才发现,日本的经济情况无论从消费、不动产销售还是工业生产上都没有任何萧条的迹象。到了2019年4月去的时候,我是自由行背包去的,尽量避开游客集中线路,日本本地人消费的繁荣程度、包括不动产价格比起2016年6月又有所提升,加上当时日股新高,所以和一些普通日本人交流(酒店前台小哥,景区遇到的会英文的日本本地人)来看他们似乎对现阶段情况还算乐观(当然现在疫情过后什么情况不一定)。从我直观来看,这三年来日本经济似乎趋势上是正面为主的,和国内经济下行伴随的消费、工资涨幅下滑形成了一些对比,即便日本这三年最高的GDP同比增速也才到2.5%。

日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是我去过的发达国家中最好的: 我去过美国两次,去过欧洲法德比意,在我去过的这些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基础设施是最好的,即便大部分日本基建也有20-30年以上历史了。 比如日本的地铁,虽然可能旧一点,但从维护水平来说完全不逊国内新建的地铁,日本的新干线体验也很不错。从城市建设直观来看,东京的三层立交桥,1000多万辆私家车居然市区不拥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也有东京的天际线。直观来看,东京的城市建设并不老旧,大阪也不错,京都则是古香古色但该有的基建还是很到位的。总的来说日本的基建很不错,比起我在美帝国的直观感觉好不少(在波士顿开车地上到处有坑,纽约的地铁脏旧乱差)。

日本的阪神工业园区印象深刻:我在2016年夏天去日本的时候,坐车经过阪神工业园区,印象非常深刻,滨海绵延30公里的工业集群,整个园区生产热火朝天,但环境良好。 包括钢铁、石化、材料等重化工业,也有精密制造电子等产业,包括了三菱、东芝、日立、NEC、尼康、索尼、东丽材料、富士重工等众多企业,当时一路下来感觉相当震撼。

通过和几个日本人的沟通(当然是英语)和我查的数据,我对日本这30年的经济发展又有了以下的认识。

1.名义GDP、人均GDP和工资的增长确实有限,但却实现了充分就业。 日本这30年失业率一直在低位。以下是日本进20年的失业率,20年日本也就是金融危机前后失业率达到了5.5%,其余年度基本在4%以下,2009年过后日本失业率还一路走低到2.5%,而且还要指出日本的失业率是全口径失业率(包括农业), 所以日本在经济增速持续较低的情况下,失业率还能一直压降,甚至接近充分就业,就说明日本的经济根本就不糟。 当然这也和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就业人口减少有关,不过结果就是日本在名义GDP增速年均1%上下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充分就业。

下面是日本的工资增长了,基本呈现类似于「噪音」的波动趋势,但基本趋势是日本的工资增长率基本在-2%至4%之间,工资确实增长不多,但也没有工资明显下滑。从我和酒店前台的日本小哥攀谈来看,他反映现在日本人要找工作确实问题不太大,虽然他的工资跟他老爸那阵差不多,也就年薪450万日元的样子,不过完全够用。

2.某种意义上日本经历了一个政府承接个人和企业杠杆的漫长进程,目前日本居民普遍的杠杆率极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经历了优化。 由于泡沫破裂的缘故,日本房价相对于日本的工资水平已经变得非常便宜了,我在前面提到了日本历年央行放水最后转一圈就回到了政府国债上,不过从更广泛的宏观意义上来看,其实际意义相当于日本社会的负债转移到了日本政府身上,所谓失去20年,只是日本居民和企业为20年前地产泡沫漫长还债去杠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债代替房地产、居民消费和企业项目成为货币发行量的蓄水池。 实际上目前日本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优化后,其未来的投资、消费能力有巨大的释放潜能。

3.持续的通货紧缩可能一定程度扭曲了日本真实的经济增长情况。 我在沟通中和一个日本老太聊到这30年的生活怎样,老太这么跟我说:「这30年,工资停滞了,物价似乎一直没涨,我在30年前500万日元可以买一辆老皇冠,我去年480万日元就买了一辆全新的皇冠」,这句话让我这个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人回味了好一阵子,全新的皇冠从技术、设备到配料都比30年前的老皇冠进步了至少两代,但名义价格确实更低了,如果用名义GDP进行统计那么单辆车创造的GDP确实下降了;引申到日本整体宏观经济,那就是在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日本整体人口老化总需求不足,那么不仅导致名义GDP增速缓慢,而且还可能导致实际GDP的下修。 通俗来说伴随着通缩而来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售价下降与GDP的萎靡,但技术进步本身导致的成本下降却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我个人认为持续的通货紧缩可能一定程度扭曲了日本真实的经济增长情况。

4.日本产业转型向产业链的根部,在日本企业放弃终端产品市场的时候,日本在材料、半导体、装备制造业的上游供应链的优势其实进一步扩大,基础科学领域成果也不少,结构性转型正在进行中。 很多人觉得日本白色家电和半导体成品终端行业的退出说明日本产业的衰退,不过日韩贸易争端日本对韩国的贸易禁运就立刻打脸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日本已经逐步把产品终端市场让给了中国和韩国,自己更多的做产业链的根部和前端,反倒利润更高。

5.互联网经济方面日本确实发展滞后,但原因是日本传统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日本在互联网经济方面确实是滞后的,但是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要知道二维码和移动支付技术最早都是日本发明的,而日本软银其实是阿里最早的大股东,日本的确没有外卖、网约车也不多,但另一面却是日本红火的实体店面和完善的银行支付体系,所以传统第三产业高度发达,自然让互联网经济没有多大发展空间。

总结,通过两次去日本,觉得应该客观评价日本的低增长率,实际上日本这30年的低增长率本质来说就是在消化30年前巨量的房地产泡沫,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规模萎缩和社会总需求下降在我看来反倒是日本经济的稳定剂,因为这样日本经历了一个漫长但是平稳的去杠杆周期,同时还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和技术转型。用30年的衰退来看待日本是非常偏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