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大明王朝 1566】中为什么一开始不巡盐而是要改稻为桑?

2021-09-01财经

巡盐什么时候都可以,可以理解为库存

嘉靖要的是开源 新开财路

改稻为桑是结合了 整军备 净海面 通外贸 顾民生 几个方面

也是针对朝堂上激烈交锋的几个问题的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

且不管它是否能达到预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最好的方案了。

「好!好!」嘉靖竟然从座位上下来了,一边轻轻鼓着掌,一边顾自踱了起来,「吵架好。一吵就吵出了好办法。这件事就让司礼监和工部去办,当然还有户部,多赚的钱都要在户部入账。如何入手,内阁这就回去详细议个方略出来,然后给胡宗宪下急递。这事还得靠胡宗宪去办。」

所以说这是吵出来的办法,有它特定的产生环境。

下面节录下片段,可以再去体会下。

「去年过去了,今年怎么办?该吵还得吵。阁老,你是首揆,内阁的当家人,有什么打算?」一番乱石铺街以后,嘉靖把话引入了正题。

「当家无非是节流开源两途。」严嵩说得十分诚恳,「比方说去年,哪一笔开支都是正当的,可非要用这么多吗?张居正刚才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比方工部为宫里修殿宇,为什么不在云贵取木材,非要通过海面那么远从南洋运木材来?是因为云贵山里的木材运不出来。记得嘉靖三十六年朝廷就议过,叫云贵修路,既便于官府管理山里的土司,也便于山民把山货能运下来。这件事当时若是落实了,去年宫里多花的三百多万木料钱就能省下来。」

嘉靖由衷地点了点头,接着又望向严世蕃。

「这件事工部有责任,臣有责任。」严世蕃不得不接言引咎。

嘉靖的面色更好看了,又点了点头。

严嵩接着上面的话题说道:「今年所有的开支都要从这些上面着眼,接下来内阁要好好议。」

「张居正。」嘉靖突然点张居正的名。

张居正立刻应答:「臣在。」

嘉靖紧问:「你刚才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阁老说的这个意思吗?」

张居正肃颜答道:「是这个意思,但阁老说得更透彻些。」

嘉靖立刻显出赏识的神态:「朕刚才在里面听你算账也算得很透彻嘛。你说只要海面的商路畅通,我大明的商船能把货物运到波斯印度一带,每年就可以开源一千万两以上的白银。朕想听你说说这个思路。」

「是。」张居正显然有些激动,但尽力平静心态,「其实这也不是臣的思路。大明永乐三年开始,成祖文皇帝就命郑和率船队远下西洋,前后七次,商货远通。直至嘉靖十几年,海上通商依然频繁。后来因为倭寇骚乱,海面不靖,商运受阻。臣在兵部,也是从兵部着眼,想着似乎应该给闽浙增加军饷,让戚继光俞大猷部募充军队,建造战船,然后主动出击,剿灭倭寇,重新打通海面货商之路。」

「这个想法张居正和臣商议过。」严嵩立刻把话接了过去。

徐阶高拱也立刻下意识地望向了张居正。张居正开始是一愕,接着像是向徐阶高拱表白般轻轻摇了摇头,以示自己并未和严嵩有过什么商议。

严嵩轻轻使了一枪,徐徐接道:「只要海面货商之路畅通,接下来就是运什么。比方江浙的丝绸。一匹上等的丝绸,在内地能卖到六两白银,如果销到西洋诸国则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现在应天是一万张织机,浙江是八千张织机,能不能增加织机,多产丝绸?」

「当然能。」这回轮到嘉靖抢着说话了,「关键是蚕丝。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

严嵩立刻接道:「皇上圣明。历来就是应天的丝绸也多靠浙江供应蚕丝,气候使然,浙江适合栽桑产蚕。内阁的意思,干脆让浙江现有的农田再拨一半改为桑田,一年便可多产蚕丝一千万两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多产丝绸二十万匹。」

嘉靖又问:「农田都改了桑田,浙江百姓吃粮呢?」

严嵩紧答:「从外省调拨。以往每年外省就要给浙江调拨一百多万石粮食,增加了桑田再增调粮食就是。」

嘉靖接着问:「外省调来的粮一定比自己产的贵,浙江的桑农是否愿意?」

严嵩接着答:「每亩桑田产的丝比每亩农田产的粮收成要高。」

嘉靖不再问了,终于说出了下面这句应该由自己说的话:「再加一条,改的桑田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税赋。」

「圣明天纵无过皇上!」这回是严世蕃抢着颂圣了,「这样一来,浙江的百姓定然会踊跃种桑。有了丝源,浙江和应天各增几千张织机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