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流动性陷阱会导致滞胀吗?

2021-10-09财经

利率在【通论】中被看做是一个纯粹的货币现象。它取决于公众对流动性(可以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的偏好。凯恩斯否定利息是对推迟消费(节俭)予以补偿的这一观点。他认为,利率是对放弃流动性的补偿,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总是偏爱流动性最高的货币(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放弃这种流动性需要给予补偿。人们会不会因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对流动性或者说货币需求产生无限大的欲望呢?凯恩斯认为,这种极端情况是可能存在的,并将这种极端情况称为「流动性陷阱」。它是指即使货币管理者无限扩大货币供应,并将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从预防动机的角度看,由于人们对未来前景悲观,对流动性最强的货币拥有很强的偏好,所以,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消费出去;从投机动机看,人们预计未来利率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债券的价格只会下降不会上涨,因此都持有现金等待债券价格下跌后买入。人们的这种偏好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任何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会被这个黑洞吸收,掉入了「流动性陷阱」。在「流动性陷阱」提出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反对者质疑这种极端情况是否会真的存在。比较有趣的是,凯恩斯也只是把它作为理论上的可能性提出来,并且声称他自己也不确定这种陷阱在实践中是否会存在。事实证明,凯恩斯关于「流动性陷阱」的阐述在现实世界中是完全存在的。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上世纪90年代初,金融泡沫破裂后,日本通胀率多年在0利率附近徘徊,时不时还来个通缩。为了把通胀弄上去,日本央行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QE(量化宽松政策)一轮又一轮,要知道第一个玩QE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后,提出所谓刺激经济的「三支箭」,第一支箭就是「撒钱」,为此安倍不惜换掉不愿意配合的央行行长。为了更高效的「撒钱」,日本央行可谓无所不买,连股票基金(ETF)都是买入对象。可是日本通胀依旧难见起色。

另一个例子就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搞了几轮QE,钱可谓「撒」的不少。资产瞬间膨胀到危机前的5倍!然而效果不好,否则也不会连续搞上几轮了。为啥?因为经济形势不好,银行一方面贷款动机不足,另一方面忙于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舔舐在次贷危机时留下的伤口,中央银行的钱都被商业银行放回了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上。

因此,流动性陷阱不会导致滞涨,而是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