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有一座30万人的县级市津市,就是常德津市牛肉粉文明的地方。
由于做常德的项目,有段时间需要到津市频繁出差,每次出差都会住在津市刘聋子粉店总店附近,早上起床一碗刘聋子米粉必不可缺少,而后去办事情。
每天换着花样吃粉,来回数日竟然没有重样。
常德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刘聋子粉店的创始人来自四川,民国时期逃难到了津市而后留下来,他将重庆火锅底料与湖南米粉结合起来而做出了特别的味道,后来从津市回回那里学习到牛羊肉的卤汁吃法做成了米粉的码子。
解放之后,刘聋子仍然挑着担子四处卖早餐,直到改革开放后,他将积攒的本钱租了供销社的店面才稳定下来,粉店做的久了就有了名气,刘聋子去世后粉店由女儿女婿继承。
刘聋子粉店在三十万小城做出了名牌,市领导反复做刘聋子女婿的工作才让他们有了开连锁的规划,湖南省政府推出了一村一品和地域特色品牌计划,湖南省米粉节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湖南广电金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助力了刘聋子米粉品牌。
如今,刘聋子粉店已经在湖南省开启了连锁店,在长沙高铁站可以吃到,不过价格是比较高的。
同样来自常德的青年,北大硕士毕业生张天一在北京创业推出「霸蛮」粉店,这个项目获得资本加持,引进中央厨房的概念,连锁加盟也做的有声有色。
不过,一碗粉却是带动不起来一条产业链,津市仍然是一个小城,那里市中心只有两条主要街区,没有拿得出手的工商业企业,政府财政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维持。
津市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佛教文化有两座比较知名的寺庙,这是人文历史的遗迹,不过却没有大师主持没有形成影响力。
如津市这样有特色的小城有很多,大城也有不少,不过想要将特色做成产业链却真的需要沉淀,数字经济时代,没有产业交易规模的权重沉淀,就不会有产业聚集效应,资本就不会进入推波助澜。
淄博,没有去过。山东,我去的最频繁的地方是济南和枣庄及青岛,这些地方人文遗迹可以说是中国最密集的地方,每一个村子可能在历史上都是一个名人的故里,不过开发人文历史需要IP来打造爆款从而持续吸引流量,山东在文旅上的创新比浙江和江苏要弱很多,这与经济结构有关,也与山东近代以来文风衰落有关。
淄博烧烤做起来了,政府和民众都很高兴,高兴之余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新的问题,烧烤烧的是炭火排放的二氧化碳会被城市空气检测数据记录,一个城市的环保关联着文明城市评比和政府政绩考核,这个时候就需要新能源燃料来做替代,新能源燃料既要满足烧烤热量还要满足口味层次感,这真的考验材料工程师和味道工程师脑洞了。
为淄博的城市荣誉而战,这是自发的城市精神,大家一起快乐可持续的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