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院士排队IPO!从夫妻店到二代掌权,他家身价或超40亿!

2024-04-12财经

双院士光环加持,树兰医疗成立三年后,便拿到了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目前,树兰医疗已经完成五轮融资,估值高达80亿元。最近几年,医疗领域的院士密集IPO,算得上是资本市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 · ·

近期,树兰医疗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树兰」二字来自创始人夫妇的名字,郑树森是肝移植方面的专家,李兰娟则是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两人都是院士。

双院士光环加持,树兰医疗成立三年后,便拿到了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目前,树兰医疗已经完成五轮融资,估值高达80亿元。

最近几年,医疗领域的院士密集IPO,算得上是资本市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1.

/ 院士夫妻店传到二代,

全家身价或超40亿 /

继去年8月首次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后,树兰医疗日前再次冲击港交所。招股书显示,树兰医疗的业务分为健康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服务、平台服务三个部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树兰医疗已拥有3家民办医疗机构,并已向国内17家合作医院提供医院管理服务。

健康医疗服务是树兰医疗的核心业务,为公司贡献了超七成收入。其旗舰医院树兰(杭州)医院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开展肝、肾、心、肺四大器官移植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不过,树兰医疗最大的光环还是两位创始人。2013年11月,树兰医疗在浙江正式成立,李兰娟担任公司的董事长,郑树森出任董事,由此开创「院士办医」的先河。

郑树森是肝胆外科、肝移植方面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是著名传染病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两位院士创立的公司,资本市场上给予青眼相待,成立三年后拿到5000万天使轮。截至此次上市申请前,树兰医疗已完成5轮融资,估值达80亿元,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中国、启明创投、国寿大健康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招股书中有个细节,树兰医疗在2021年到2023年的特殊时期,通过提供核酸服务实现了可观的利润增长,三年间还获得政府补助超1亿元。

即便如此,自2021年起,树兰医疗仍处于亏损状态,三年亏损金额分别为8228.9万元、1.11亿元和1725.2万元。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公司在多地建设分院,投资回报周期长,新开的医院仍需一定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招股书中还有一个看点,树兰医疗中并没有「树」和「兰」的股份。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李兰娟于2020年退休,郑树森也于2023年7月辞去了董事职务,现由其大儿子郑杰接掌,公司完成了「子承母业」。

持股方面,李兰娟、郑树森并没有公司的股份,上海树兰投资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东,持有46.91%的股份。两位院士的儿子郑杰、郑俊兄弟分别持有树兰投资60%、40%的股份。

按照当前的估值,树兰医疗上市后,李兰娟家族的身价或超40亿元。

2.

/ 估值50亿,股权传三代,姑姑掌权 /

1月31日,陆道培医疗集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由中信证券、招银国际及麦格理为其联席保荐。这是公司继2023年1月3日、2023年7月5日两次递表后,第三次递表。

陆道培医疗是一家专业治疗血癌等血液病的专科医院,旗下在河北廊坊、北京亦庄和北京顺义有三家医院。仅凭这三家医院,陆道培在2022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血液病医疗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6.4%。

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陆道培实现营收11.62亿元、13.70亿元、16.77亿元及14.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0.7%、12.2%、14.1%及16.5%,但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08亿元、5.47亿元及8800万元。

由于题材稀缺,陆道培医疗成立以来备受资本追捧,上市前一共有过三轮股权融资,期间穿插数次老股转让,诸如软银中国、淡马锡、前海母基金、康桥资本等各路大牌机构云集。

2014年陆道培医疗第一轮股权融资估值约2.6亿,2018年增长至36亿元,2020年的上市前最后一轮估值则达到了50亿元,6年时间公司估值增长近20倍。

陆道培医疗的创始人是著名血液病专家、「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工程院院士陆道培。他193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学世家,大学时期选择研究血液学。1996年陆道培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年近80岁的陆道培创立陆道培医疗的前身陆道培生物技术,历时十几年,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血液病民营专科医疗集团。

由于年龄问题,2016年到2017年陆道培陆续将其持有公司的股份转让给儿子陆文昭,2021年陆文昭又将股份转让给儿子陆晓丹。

陆道培医疗股权已经经历了两轮交班,但陆晓丹目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未在陆道培医疗任职。

当前掌管公司的是CEO陆佩华,她是陆道培的女儿、大股东陆晓丹的姑姑,也是一位资深的血液病及肿瘤学专家,曾在美国圣何塞医疗集团担任过30余年的肿瘤专科医师。

截至目前,陆道培医疗在港交所上市之路,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3.

/ 高瓴资本投资,

「院士」二次IPO进展缓慢 /

2023年7月,证监会披露「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辅导备案报告。在此之前,2021年,公司曾向A股发起过冲击,并未成功。

海和药物的主营业务是抗肿瘤创新药物发现、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公司于2011年3月由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张江科投共同成立。公司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为丁健,他自海和药物成立伊始即担任发行人董事长至今。

丁健1953年出生于上海市,肿瘤药理学家,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3月,海和药物与诺迈西(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合并为一家公司。完成合并后,丁健仍任董事长,诺迈西创始人董瑞平任CEO。

2021年7月,海和药物首次科创板上会,结果暂缓审议。9月,海和药物二度上会最终被否,公司IPO终止。

原因是,科创板上市委员会表示:「海和药物未能准确披露其对授权引进或合作开发的核心产品是否独立自主进行过实质性改进,对合作方是否构成技术依赖,不符合相关规定。」

招股书显示,海和药物的商业模式主要是9条研发产品线,但只有1条是自主研发,其他其余皆为授权引进和合作研发。第一次申请上市时,公司还没有一款自己研发的产品上市。

根据招股书,2018年到2020年,海和药物净利润分别为4.28亿元、-2.93亿元和-7.09亿元。

分析认为,没有自研产品是其一,同时没有盈利,是海和药物第一次IPO失败的原因之二。

海和药物迄今共完成两轮融资,总额超20亿人民币。2019年2月,海和药物宣布完成由华盖资本领投1.466亿美元融资;2020年7月再次披露由华平投资领投12亿元B轮融资。在两轮融资中,高瓴资本、盈科资本、君联资本、中金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公司参与其中。

2023年3月8日,海和药物宣布,旗下第一款产品美替尼片(商品名:海益坦)获批上市。

所以,海和药物在6月紧接着再次IPO。

时间过去半年多,海和药物上市进展仍没有披露。

4.

/ 结语 /

生物医药领域做企业,对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复杂,「院士办医」就有了无可替代的价值,想扩大规模,又得借助资本。这也是一两年来,多位院士的公司积极开展IPO的重要原因。

近期其他领域,「高精尖」人才扎堆IPO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2024年3月27日,国内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2012年,由四位AI领域的博士创立的云知声,受到30余家外部机构及国资背景的资方支持,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京东、中金、高通等知名机构,公司估值近90亿元。

2022年10月望圆科技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主营泳池清洁机器人。

招股书显示,付桂兰、余浅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87.82%的股份,而两人为母子关系。余浅另一个身份是天津师范大学的讲师,付桂兰的丈夫、余浅的父亲余金成也在公司担任董事,他曾是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导。

2023年8月8日,浙江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正式提交申请版招股书。创始人王晓怡是一位医学博士,是国内最早一波接触脑科学领域的学生,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学期间,发现许多求学者总会寻求关于脑科学专业知识的解答。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南京大学化学系收获了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1500亿元,包括了艾迪药业、传奇生物、天合光能、和誉医药、华海诚科和腾亚精工......

从以上IPO企业来看,涉及物理、人工智能、化学、医药等众多前沿科学。

所以看名片要多留个心眼,遇到「院士、教授、博士」,更要嘴甜点,说不定,人家还是上市公司的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