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前的这个时候,华夏幸福把年会开到了海南三亚。
美景、美食成了很多人记忆里的亮色,那时候公司所有人的心情都无比畅快,销售额过千亿、账上还趴着大把大把的现金,正是对酒当歌的好时光。
公司状态好,钱又多,老板王文学开始做一些其他的尝试,他投资过很多项目—— LED、新能源、孵化器、养老,甚至还斥重金给足球队换血、加薪 ,俨然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现在看起来,那时是公司的顶峰,之后五年,这家在环京地区举足轻重的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先是低调地退出雄安,紧接着又被限购折腾得够呛,为了扩张、转型,总负债短短几年内就逼近3000亿大关, 等到了2021年,隐隐有了还不上债的苗头。
2月1日晚上,华夏幸福发了份债务违约公告—— 公司及旗下子公司有一笔债务逾期,连本金带利息一共是52.55亿。
这笔钱要是放在五年前根本不是个事儿,但是现在, 公司账上能动的货币资金只有8个亿 ,哪够还债的呢?
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把债权人都叫到一块开起了债委会。
在会上,王文学总结了下导致危机发生的几个原因:一是错判了环京地区的形势; 二是新拓展的业务尚在培育; 三是扩张激进、管理不够精细。算是痛定思痛了。对手里捏着欠条的债主们来说,这样的分析却没啥实际意义,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王老板除了一句「不逃废债」的保证之外,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2
把华夏幸福逼上绝路的环京,正是王老板起家的地方。
早年间的时候,王文学的「川崎火锅店」在廊坊很火。除了搞搞餐饮之外,他们偶尔还会接点装修的散活,虽说经常被拖欠工程款,但也算是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力量。
差不多1998年的时候,机会来了。
当时廊坊市委党校手里有一块地要盖宿舍,但却苦于资金问题没能动工。正巧王文学手底下有钱有人,干脆就把这活揽了过来,就一个附加条件——在宿舍楼之外,另盖5栋楼自己卖。
就这么着,他就入了房地产的门,说起来,这算是他赚到的第一桶金了。
不过那段时间的住宅市场油水不多,光靠盖房、卖房生意做不太起来。好在廊坊离北京不远,好学的王老板没事就上京学习,还得到过王志纲的点拨。
王志纲可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据说在碧桂园和万达帝国的崛起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也是在他的建议下,王文学从2002年开始专心地搞起了产业园区、做起了园区运营商。
这路子跟其他房地产商是很不一样的。
地方政府很熟悉地产商们的那点小心思。甭管拿地时说的有多好听,归根结底还不是来赚差价的?但是华夏幸福很不一样, 他们把引入产业和税收挂在嘴边,跟地方的思路就很一致了。
关键是这方案看着就靠谱: 1拿地;
2建设园区、招揽客户,放以往招商引资可都是地方上的活,现在有人代劳、还不用自己出钱,何乐而不为呢?
3等到协议签下来,这开工的园区可就成了香饽饽,不光能收租、还可以收取数量不小的产业发展服务费——别人买地都是一锤子买卖,华夏幸福这个方案却是给了地方一个能长久下蛋的母鸡。凭借着这个模式,华夏幸福在环京称得上是无往不利。
2011年,华夏幸福A股上市,销售额超过150亿元,正式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地产开发商;等到2016年,华夏幸福凭借着超千亿的销售额,干脆利落地跻身当年的房企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