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为什么中国很多火车站的设计都是二楼候车,一楼站台,地下层出站?

2018-01-14财经

虽然说你的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精确,但是中国绝大多数大型铁路枢纽,都是符合这个特征的。

先说结论:这是根据火车站客流需求、建设成本综合考虑下,目前比较完善的建设思路。这种建设思路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能解决绝大部分设计需求,尽可能给旅客最佳体验了。

下面就是火车站每个部分的设计考虑:

1、铁路线和站台

首先,既然是火车站,最重要的就是铁路线。这也是我一开始指出「提问不完全准确」的原因。

铁路线和站台是可以设置在地面、地底、地上的。以南京南站为例,铁路线就是设置在高架桥上,也就是所有的站台,都在2楼。而香港西九龙站,所有站台都在地底下。

但是即使有这些特例,铁路线和站台设置在地面仍然是绝大多数巨型火车站的最佳选择。

如果有既有线通过的车站,由于早年间的线路本身就是在地面上的,改造车站的时候,一般就不改变老线的位置,而是在原址改造了。而新加入的线路,也就自然而然的设计和老线路在同一平面上了。典型案例:杭州东站、北京南站。

如果是新修的车站,确实有可能考虑站台放在二楼。但是由于成本等综合考虑,车站的站台大概率还是会设在地面层,因为建设成本最低。当然,即使是站台、站线在2楼,实际上也只是相当于把车站整体全部抬高了1层,上进下出的整体逻辑还是一样的。

而一些小车站,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更多的可能是考虑线路本身的高度。当然,小车站不在本题讨论范围内。

所以,至少目前确定了,站台、铁路线,一般都设在地面层。

2、地铁在哪层?

地铁,一般设置在地下。因为中国绝大多数地铁线,都在地下。

这个结论不是胡诌的。如图,即使是上海这样很喜爱建造地上地铁的城市,市区的绝大多数地铁线也都是在地下的。图中深蓝色部分为地上段,偏灰的蓝色是地下段。显而易见的是,中间市中心一大片全是地下线路,市中心范围内仅有3号线是在地上的。

当然,地铁在火车站还有一种方式,也就是和铁路在同一层。典型例子有:清河(北京)、深圳北、上海(新客站)。但是这种情况下,地铁线必须与铁路线平行(否则在同一层垂直的话,就撞车了)。

几乎不存在第三种可能。因为火车站附近,交通十分复杂,在任何非地下的一层建设地铁,都会造成对周边地区的分割。而铁路已经在1层分割了城市。如果在另一层,再次用地铁分割城市,基本上这片地区的交通是彻底瘫痪了。

所以,基本上确定了,地铁只能在:1、地底下;2、和国铁同一层且平行布局。

3、是否可以使用在线路一侧的候车室?

这也是可以的,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占地面积太大,客流组织太麻烦。

针对巨型的火车站来说,站房候车室设在线路站台的一侧或两侧,是非常麻烦且浪费的。

首先是站房,要挤的下这么多人同时候车,首先至少面积就不会小。如果站房放在铁路线和站台的上方(甚至下方),就可以不需要额外的土地去建设这样巨型的候车大楼。

侧式站房不是没想过,而是针对巨型车站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最终被淘汰了。

徐州东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徐州东站原本是一个线侧站房,站房面积考虑到种种原因,规模就非常小。西侧红色区域,就是老徐州东站的规模。可以发现,如果扩建站房,就会需要更大的土地,而如果减小站房,就会非常拥挤。徐州东站被戏称为「爆棚东」。而且,所以旅客(一般除1站台外)都需要通过同一个天桥进入站台,高峰期挤到一起、走错,都是常有的事。

后来徐州东站扩建,也可以增加天桥长度,不增加站房。但这恐怖的客流,狭小的站房实在是承受不住,所以,在扩建时,不得不增加了东侧的高架候车室。现在的徐州东,拥挤程度总算比当时是好多了。(也就是蓝色框框内,是新建区域)

所以,大型铁路枢纽,至少目前论证了:线侧候车室一定不是最佳选择。最佳选择可能是高架候车室,也可能是在站台的下方,这个还需要继续论证。

4、进出站是否能在同一层?

理论上也可以,但也不适合。

首先我们知道,候车室面积是很大的。其次,到达层的面积也不小。这些面积都是有效的面积,几乎不存在浪费。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这些地方一般都人满为患。

设想一下,进出站在同一层会怎么样?

以南京南站为例,候车室的宽度(平行于铁路线方向),大概达到了200米。而站台长度大约450米。

也就是说,即使把南京南站站台地下全部掏空了,也就只能掏出「450米×300米的空间」。候车室现在需要至少「200米×300米」,到达层也需要「200米×300米」,汽车接送客还需要「50米×300米」,剩下的出租车通道(一般都是在到达层)、网约车、停车场,交通设施还需要空间。也就是把整个南京南站站台地下全部用尽了,也只能很极限的把所有这些设施都放到地下同一层。而且,出发层的商业,往往放在3楼的夹层(比出发层高一层的地方),现在这个夹层也有一起塞到同一层了,所需空间更大了。

所以,出发到达设计为不同的两层,显然是更方便的。

当然,也有特例:深圳北(上进上出)、佛山西(下进下出)。

截至目前,我们确定了:铁路出发和到达,最好设计为两个不同的层,且最好分布在铁路站台的上方或下方。

5、出发和到达,谁上谁下?或能否都在地上?能否都在地下?

都在地上,是可以的。比如铁路线在1层,到达层是2层,出发层在3层。但是有一个小缺陷——地铁和谁衔接?之前论证过,绝大多数情况,地铁都是在地底下的。那么如果这样设计,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去地铁都有很长的步行距离,且由于地铁站的存在,铁路底下还是需要挖的,不是不用挖。

都在地下呢?也就是铁路站台在1楼,到达层和出发层分别在-1和-2楼。可以的,但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挖这么大的空间,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并没有特别的好处,得不偿失。

能不能出发层在地下,到达层在地上?不行。还是成本和地铁的问题。

首先是,出发层还需要很多商业,出发层的大小实际上是大于到达层的,所以出发层放楼上,可以减少开挖体积,成本少了。

其次,到达层一般是自由行走的,而出发层只能有票才能进(少数虹桥等站除外)。如果地铁在出发层正下方,那么到达的旅客,需要通过出发层进入地铁站,还需要进行一次安检或者实名制认证,这就变得很麻烦。

而到达层是自由行走的,无论是下地铁去国铁出发,还是只坐地铁然后出站,或者是从站外步行想坐地铁,都能允许在到达层随意行走,然后进入地铁。

所以,一般采用上进下出的策略。

最后,有没有解决地铁站去出发层太远的办法?

有的。杭州西站就提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思路。

一般车站的旅客,需要:下地铁——去到达层——走到车站的一侧——上电梯——从候车室一侧进站——找检票口。

这是因为,从地下到地上,需要经过1楼的铁路层,必须绕开铁路线才能上楼。比如杭州东,一楼是铁路线,想从地下上地面,只能从东边或者西边走。

而杭州西站,把铁路线从中间「扒开」,留了一个上楼的电梯。旅客不需要从两侧上楼,而是下地铁后,直接从中间上楼前往出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