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增加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度,不仅有助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9月26日,来自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在分析人士看来,鼓励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也将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鼓励银行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不是首次被提及,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鼓励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也将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庞大,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近日,来自多机构监测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三季度突破30万亿元大关。
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已有过一些实践基础,一类为固定收益投资方式,一类为权益直接投资方式,另一类则为委外投资方式。较为常见的方式为「固收+」产品,此类产品主要在固收类产品中加入权益类等资产的配置,产品灵活性更高,通过增加资产配置的品种分散风险,同时也可起到提升产品收益的作用,例如,「固收+」产品包括「固收+股票」「固收+可转债」「固收+优先股」等。
但在权益类投资领域,银行理财占比仍较小,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目前各类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共计940只,对比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共有4.39万只。究其原因,经历过2022年的理财「破净」潮之后,银行、理财公司在投资方面趋于谨慎,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有所下降,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也较少。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如何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有业内分析人士直言,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理财公司需要提供多元化和灵活性的产品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完善丰富产品货架,加强投资和风险管理,助力投资者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具体而言,理财公司要抓住各类产品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固收+、FOF、养老理财、ESG等主题型产品市场,满足日益多样化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效地让理财产品嵌入到长期资金的配置之中。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虽然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不高,公募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基金面临集中度要求等约束。但从长期看,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将有望稳步提升」。
此前,多位理财公司相关人士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将持续把握市场机会,推出高收益债、权益FOF、量化类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高收益投资机会,充分满足中高风险客户的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