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毅
8月26日,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当季拼多多营收971亿元。距千亿关口仅一步之遥。报告期内,拼多多实现调整后运营利润360 亿元,同比增长139%,连续六个季度超预期。对于一个4万亿量级的电商平台而言,这是一份绝对亮眼的成绩。
不过,本季度的财报充满了争议。
营收增速已经出现了罕见的环比下降,拼多多却重申,仍将继续强化长期投入,增加百亿资金,扶持商家生态和完善平台治理。在随后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预告,长期来看盈利水平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为之震动,拼多多股价迎来前所未有的跳水。
「直男」拼多多,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坚持长期主义的决心。
在眼下的市场里,收入增速和盈利水平被奉若圭臬,「跑得快不快」、「赚得多不多」被视为衡量企业成绩的优先准则。但跑在最前面的拼多多反而想做另类:「重仓」生态建设和平台治理——即使让渡部分收入、牺牲短期利润,也要将「内功」修炼到底。
电商市场的高水平发展,需要速度,更需要质量。平台的变「慢」变「重」,有利于市场的向实向好。企业也将由此豹变。正如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所说:「在这条路上,我们必然要付出成长的代价,但为了长期的健康,管理团队将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平台生态建设好。」
营收增速放缓、长期利润承压,解码财报背后的拼多多
从财报数字来看,拼多多营收不及分析师预期。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收入971亿元,不及彭博一致预期的1000亿元。分部门来看,主要由国内主站广告贡献的在线营销收入491亿元,彭博一致预期505亿元;包含跨境电商业务佣金收入,以及多多买菜交易费用的交易服务收入为479亿元,彭博一致预期为500亿元。
环比来看,拼多多在线营销收入和交易服务收入增速,也都出现了放缓和下滑。
不过,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随着社会进步和效率提升,中国商品供给和消费之间的通道被极大打通。得益于中国制造强大的供给能力,开放的社会化物流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商品飞向寻常百姓家。拼多多增速放缓,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增速放缓,也是中国电商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不仅仅是拼多多,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平台,近年来也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增强自身吸引力。任何单一平台,都在面对比以往更激烈的竞争。拼多多电话财报会也提到,「随着整体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拼多多的的营收增速可能会放缓。」而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会倒逼平台进步,促进市场的高水平发展。
在营收接近1000亿的同时,拼多多单季净利润也突破了300亿。财报显示,得益于效率提升和亏损收窄,拼多多的利润仍在增加:按非通用会计准则(No-GAAP)计,当季拼多多净利润为344亿元,远远超过了彭博一致预期的301亿元,同比增长125%。
但纵马疾驰的拼多多,选择主动给利润「降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功的修炼上来。
在公布财报的同时,拼多多明确,将通过‘扶持与治理’并举的方式,继续完善生态建设。它同时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投入百亿资源扶持新质商家,并推出交易手续费减免计划。未来一年,预计减免优质商家100亿元交易手续费。
赵佳臻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牺牲短期的利润是必须的,管理层已经达成共识,愿意为长期的健康付出巨大的当下代价。「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也许会有波动、反弹,但长期利润降低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赵佳臻表示。
关于长期利润降低的原因,拼多多并没有官方解释。从外部视角来看,长期利润下滑理论上存在三种可能性:财务口径利润率下滑、平台变现能力下滑、绝对利润额下滑,悲观程度依次加重。现有的数据显然更支持第二种——拼多多主动减轻了自己的变现的力度和强度,将更多变现的空间还给市场,为商家减负,同时鼓励他们去追求更为长远的、有质量的增长。
坚持高质量增长,商家扶持和平台治理「一肩挑」
在中国电商市场兴起之时,大多数平台的高增长都受益于规模扩张带来的红利。在拼多多等平台「起量」的过程中,电商平台的GMV(成交额)随着电商普及率的增加而增长。但是伴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增长的质量,逐渐成为各方角逐的重点。
GMV仍是平台最重要的目标,但它的含义正变得更加丰富。在交易数量的基础上,拼多多如今更兼顾交易的质量,看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重视商家和生态的健康发展。拼多多正在向长期的、可持续的、有内功加持的高质量增长迈进,而不再是追求绝对的高增长。
这与拼多多近年来的动作是一脉相承的。
例如,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近年来,拼多多深根农业,筹划了一盘大棋。
在打通农产品供给时,拼多多没有被「量」的竞争所局限,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质」的提升上来。通过百亿生态,农村地区的优质商家得到帮扶,好的商品可以获得更多走出去的机会;通过百亿农研,拼多多大力支持农业科学家开展前沿研究,同时鼓励研究生、博士生等新农人留在农村,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一个多方收益的正向循环逐渐形成。
平台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增强商品对用户的吸引力,刺激消费的内生性需求;在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投入,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和损耗,将价格打下来,让普通人享受到农产品的「消费升级」;建设农业生态,可以创造就业和收入,反哺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
不仅仅是农产品,在产业带的长期投入上,同样能看出拼多多的决心和定力。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好商品。厚重的工业底蕴赋予了中国制造得天独厚的优势,孕育了数以千计的产业带。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中国地级市或者百亿产值强县有250多个产业带,镇一级有1000多个专业化垂直产业带。但它们缺乏直面消费者的机会。
拼多多对产业带的长期耕耘,正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以安徽亳州为例。作为「中华药都」,亳州花草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却一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商品流通过于依赖线下渠道,获客门槛高,商品难以取得破圈效应;另外一方面,是产业离普通消费者过于遥远,生产企业无法捕捉到最前沿的消费趋势,难以把握创意创新和品质上行的发展方向。
在拼多多的帮助下,如今亳州的商家,正在将情况倒转过来。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拼多多的庞大流量,消费者诉求和生产者信息之间的桥梁被打通。平台爆款商品信息,可以和当地供应链优势快速结合在一起,让当地商家稳稳接住热销品的流量并赚取利润。与此同时,拼多多为有心追求发展的优质商家,扫清了后顾之忧。
商家有优质商品,平台就会有确定性的流量支持。当地花草茶产业,可以把自己的运营重点放在打磨商品上来。商品的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研发、技术、创新的竞争,一片片工厂拔地而起。站在一个长期主义的视野上,拼多多帮助当地产业带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来。
这种长期主义的理念,在最新的财季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为了进一步深化平台的生态建设,拼多多宣布投入百亿资源扶持新质商家,并推出交易手续费减免计划,未来一年,预计减免优质商家100亿元交易手续费。拼多多已向商家推出资源位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可退权益,通过一揽子扶持政策,持续助力商家提质增效。
主动让渡部分短期利润,真心实意为优质商家减负,拼多多鼓励商家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
在扶持商家的同时,拼多多刀刃向内,明确宣布将强化平台生态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意味着平台将出清大量不良商家和消费者,颇有些「壮士断腕」之意。虽然短期内在交易额等数据上有所损失,但长远来看,它防范了「劣币驱逐良币」,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拼多多的减速键,是高水平市场的加速键
拼多多从来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从百亿生态、百亿农研,到现在的百亿减免,拼多多追求的从来不是山呼海啸般的胜利,而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用真诚的投入去推动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扶持新质商家,去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发掘新质生产力,拼多多是长期主义者,也在寻找和团结长期主义者。
拼多多给自己按下「减速键」,但这同时也是市场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加速键」。
从诞生之日起,拼多多在做的其实一直都是整个中国零售供销市场的升级:平台自己来「兜底」,让再偏远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各类商品,让原本无名的工厂商品,也可以拥有接受市场检验的机会。拼多多,其实一直在推动整个电商市场的做强最大。
拼多多从来没有忘记修炼「内功」。多年来,拼多多持续投入生态建设和平台治理,坚持鼓励农研创新和产业发展。落脚点始终在供给侧的效率提升上。拼多多「让利」,依托的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和完善,而不是一时的低价和补贴。这也将倒逼行业迈向高水平发展。
无论是盈利「放慢」,还是投入「变重」,拼多多始终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