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如果德国失去了鲁尔区,会怎么样?

2020-05-14财经

题主所给出的材料,大约是在间战期法比联军占领鲁尔事件。

我尝试从煤炭产量比重上来解答题主的问题:

  • 在战前(一战),鲁尔区只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和原料生产中心之一。
  • 从1870年到1914年,德国的人口从4000万增长到6800万。能够在如此狭小的国土(54万平方千米)上承受这样迅速地人口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从一个农业国转化成一个庞大复杂、门类齐全的工业国。

    此处用 @超哥 的经济地图来做一直观的说明。

    如图所示,德国在1910年已经完成了相当的经济发展成果,在本土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工业区。

    1. 鲁尔区
    2. 勃兰登堡-萨克森区
    3. 西里西亚区
    4. 莱茵河中上游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和萨尔区)

    此时我们需要注意两个要点

    1. 德国此时的人口绝大多数都由工业及其相关产业来供养,因此工业停摆或者说哪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普遍性的经济危机。
    2. 电气时代的工业由于能源供应的升级能够被建设在缺乏原料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勃兰登堡-萨克森地区和下西里西亚地区也出现的了与其本地资源供应能力不相配合的工业重镇。 但是矿井不会跑,重要原材料的开采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域属性。

    德国战前的最重要的两种原料——煤炭和铁矿石的供应就是如此。

    战前德国煤炭产量的高峰出现在1913年,最重要的三大煤炭产区: 鲁尔、上西里西和萨尔的产量占了总产量的89.06% 。不幸的是,萨尔区位于战后的德法边境附近,而上西里西亚位于未来的德波边境附近。

    至于铁矿石, 阿尔萨斯-洛林的铁矿石供应量占了总供应量的75%

    如果这些原燃料产地被从德国之内剥离出去,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混乱,进而导致德国境内大批工业因的停产。

  • 但是在【和约】签订之后,这里就几乎成为了德国工业和原料生产的唯一中心枢纽。
  • 停战协议【凡尔赛和约】成功的进行了一系列 针对德国工业能力的打击 ,其中最重要的反而不是赔款,而是:

    1. 剥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铁矿石供应-75%,煤炭供应-2.52%
    2. 剥离萨尔区(法国):德国煤炭供应-6.40%
    3. 剥离上西里西亚(波兰):德国煤炭供应-21.70%
    4. 将德国所有总重超过1600吨的商业船只、总重在1000~1600吨之间的船只的一半移交给协约国:摧毁了德国的海上运输能力,使之不能独立从海外进口原燃料。

    四者相加,使得德国 完全无法使用本土的煤炭产量满足自身工业的需要,同时还断绝了其从海外获取原燃料的希望 。德国的煤炭本来就是大宗出口物资,而缺乏煤炭的国内工业也无法开动,从而根本无法取得外汇,被迫退步到国际易货贸易的阶段。

    有人可能会觉得,难道无法从外国进口煤炭吗?然而,在欧洲(在除去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之外的地区)煤炭产量已经从1914年的6.795亿吨下降到了4.43亿吨。战后,由于生产设施的破败和劳动力的流失, 全欧都陷入了煤炭短缺之中 。被战胜国所占领的煤炭产区当然要优先满足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需求。

    德国只能依靠其本土的煤矿来维持运转,去除了割让的煤矿区之外,德国煤炭产出是这样的:

    鲁尔区是德国硕果仅存的大煤炭产区,当法比联军占领该地的时候,德国的煤炭产量一下子下降了85.96%。德国的煤炭产量低于法国,甚至波兰。

    而德国的人民呢?

    其中45%的人已经城市化,其他人的生计也与整个经济体系密不可分。

    当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粗暴地把这台庞大机器最重要的电源给拔下来的时候,等待德国的也只有经济崩溃了!

    [1] [2] [3]

    参考

    1. ^ 【德国的煤炭问题】,Bergrat Ernst Herbig 和 Andreas Biemüller,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院年鉴 卷 92,【今日德国的社会和工业状况】(1920年11月),第66-75页(共10页)
    2. ^ 口袋地图册—德国历史【翻译】㊅㊂续图,知乎用户@超哥,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684360
    3. ^ 【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