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电竞

如何评价伊隆·马斯克?

2019-09-21电竞

马斯克可以说是太空领域的亨利·福特、新时代的比尔·盖茨(网红程度上),而不是冯布劳恩、科罗廖夫、钱学森2.0

满怀宏大梦想大胆走在前言的实干型传奇企业家(zi ben jia)、一条搅动航天产业和新能源车产业的大鲇鱼(xiao bai shu),带活了市场成了后来者可以膜着过河的石头、榜样。值得尊敬学习但同样有其私心和阶级、利益等局限(例如疫情期间对员工的高压、抽过大麻等黑点),不可饭圈那样崇拜把他说的任何话都当真理,千万要冷静。

马斯克自身不能算探险家、科学家,因为其擅长的是大胆采纳、整合改进已有或者有雏形能加以完善就可用的技术。例如火箭回收方面,1990年代的DC-X就率先实现了了火箭的自动驾驶垂直起降。全流量分级燃烧发动机方面美苏都有原型试验例如RD270。用不锈钢造火箭方面宇宙神、半人马就玩过不锈钢造火箭了。

甲烷发动机方面有的发动机稍加修改就能烧甲烷,例如阿波罗登月舱用的RS18就被NASA稍微修改了一下成功烧液氧甲烷。推力和比冲方面猛禽比不上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正统接班人RS-83,猛禽推力2,210 kN以下,RS-83则是3,300kN。比冲方面猛禽理论是380,RS-83是446。RS-83设计寿命是100次,和猛禽一样强调重复使用。而发动机集群方面,他没重蹈N1覆辙是技术和质量控制在不断应用生产中改进成熟,加上赶上了自动控制技术发达的好时光,就无需造F-1那样怪物级大推力(海平面推力近700吨)发动机就能搞超重型航天运载器了。

所以马斯克的成就是大胆整合应用并且努力优化、降价,而不是追求高大上,重在方便好用、有利可图就试着拿来整合运用,加上有坚定不移的目标执行力强大不怕失败,不像NASA容易因为政策影响被削经费砍项目,就不容易烂尾中途而废。当然SpaceX的发迹真的很不容易,刚开始猎鹰1号太艰难了,连续失败差点倒闭,没想到成功续了下来成了最强民营航天,而重型猎鹰更是土星5号、航天飞机、能源后人类第四强火箭(N1没成功过不能上榜),在土星5号、航天飞机退役后复活了超重型运载火箭这分类(50吨以上就算超重型)。也是第四家率先把人安全送上轨道安全返回的机构(俄、美、中、马)。

你说他站在巨人肩膀(美国)上嘛,那看SpaceX的效率不但让早先高调炒作玩亚轨道太空飞机的维珍银河相形见绌,还连带让传统航天承包商(说的就是ULA,看CST-100、猎户座飞船、SLS的糟糕进度表现简直想骂人)汗颜,也比大土豪贝索斯蓝色起源快得多(我记得蓝色起源创立更早一些),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也可见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就能轻松登顶。 为梦想去搞苦逼的航天而不是继续玩互联网赚快钱本身也值得敬佩。

另外注意之所以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在之前没那么成功(航天飞机发射死贵)主要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 在市场不确定、量不够大的情况下你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额外的研制和制造费用反而很可能亏本,如果你一枚火箭有4台主发动机,而发动机能重复使用100次。就算你每年有20次订单,每5年才生产4台发动机那怎么说也亏本,无法维持生产线,也不好摊薄研制费用。只有足够大而且确定的市场需求,搞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才有真正经济性,否则还不如免洗的。

有人可能说了那你把价格降下来市场自然大了,有关部门、资本家也会考虑风险, 不见兔子不撒鹰。陷入了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纠结 ,因为各种原因航天飞机经济性上的失败也会进一步增加有关方面的顾虑。

马斯克很聪明,除了接单外既然 市场需求不确定就自己创造更多确定的需求、也是扩大产业领域,在2010年代火星移民太空旅游相对早了点,太空产业实际最赚钱的还是通信卫星,又恰逢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离不开网络。于是搞星链卫星互联网,这下有足够的需求能摊薄搞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了,可以说保本。于是就能大胆搞下去了,形成良性循环。星链本身能赚钱、还能摊薄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研制费用、维持部件生产线、提高人员设施使用率也让其发射服务更便宜。

亨利·福特不是汽车的发明者,但他让汽车真正大批量生产物美价廉走入千家万户,马斯克也是这样,把发动机和航天运载器本身制造使用搞薄利多销、也大胆吃整合某些技术的螃蟹(可能有点像调色板画画或者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做成披萨、汉堡包)。

当然马斯克目前的火星移民PPT我觉得只是锦上添花的噱头,Starship直航火星本身有很多槽点。例如缺乏辐射防护、内部空间太狭小——按照人均50立方米算starship只能带20人去火星,毕竟几个月航程如果人均空间太小会出问题的。而每艘船20人要再安排支持服务人员例如医护、工程师等那很浪费,60人以上才合理。发射6次以上(包括5班次在轨推进剂补充)才送不到30人去火星,这是开玩笑吗?如果 塞ppt说的100人去,1000立方米增压空间下人均10立方米空间下待6个月比坐牢还难受相当于人均4平米,还要考虑到公共空间、设备和仓储空间,能有1/3已经不错了,顶多和胶囊旅馆差不多。

由于是直接从转移轨道冲进火星大气层减速着陆,热流密度会很大(特别马自己是吹用以后3个月到火星的高能量转移轨道),需要额外增强的热防护,这样程度的加热靠超级合金、碳化硅等可重复使用防热瓦很困难,加主动冷却也很玄乎。只能大面积使用烧蚀材料。这样会大大增重,而且有损耗不好重复使用,马斯克还曾夸下海口额外加速让starship只需要3个月就能到火星,再入速度更高那加热更可怕、减速控制更困难 。所以笑笑就好。

starship载荷舱太高,离地面有30米以上不利于装卸,本身太瘦长重心高吨位大在火星着陆也有风险(地不平容易翻、喷气吹起飞沙走石糊火星基地一脸砸烂光伏阵列和反应堆散热片甚至舷窗、顺便吹个坑让自己跌进去,来个迷你沙尘暴),需要有足够的基建支持(坚固稳定的起降平台、大型装卸支持设施等)。加上使用的甲烷需要氢,会占用基地宝贵的水资源,实际上液氧-一氧化碳更合理。starship还缺乏低温推进剂长期在轨储存主动制冷(至少目前看起来是)的设计,携带着陆用的低温推进剂在几个月的飞行中能保留多少值得怀疑。此外在真空中推进应当使用比冲更高的氢氧火箭而不是甲烷或者电推进。

starship直飞火星带着的起落架、防热材料、海平面大推力发动机(火星气压很低不到地球百分之一,重力也不到地球一半,适合高膨胀比真空优化发动机)等死重更不用说了。火星沙尘中的高氯酸盐、过氧化物对不锈钢也不友好,因为不锈钢很怕氯离子腐蚀,维护有大问题(除非是单程一次性),不然还没到下一发射窗口就可能损坏、飞不起来了或者带病上天然后炸了。

反正目前马斯克的starship根本不适合去火星,但是完全可以用来发射专用火星航班飞船、太空换乘站的组件以及去火星的物资和乘客,就像大巴、卡车把旅客和货物送到火车站、港口一样。马斯克本身对火星具体开发建设流程等也没完整合理的计划,更多的是拿花哨的ppt和豪言壮语当噱头吸粉造势。 他的公司对未来前往火星会很有帮助但不是全部,不过相信马斯克以后会像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一样努力进入更多行业耕耘(现在已经包括航天、汽车、新能源、基建等),也许以后会有马斯克联合工程集团,希望他能活的长寿点多干这些实业

以前SpaceX的ppt(ITS)和粉丝动画里马斯克的starship甚至去木卫二、还有透明穹顶火星城市(缺乏对辐射和流星陨石撞击的防护并且一刮沙尘暴清理巨大穹顶也麻烦、应力大结构脆弱,所以也是找死)、火星上开不锈钢特斯拉皮卡等还是当白日梦呓语看吧。除非你很有很有钱而且完全不要命。

最后再强调一下,马斯克是了不起值得尊敬的优秀先锋企业家但不是科学家,有其私心( 逐利和会营销炒作 )和局限性。人类成为星际文明(行星际也是星际)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没了马斯克地球就不转, 我也不希望马斯克能独大、垄断任何领域,垄断总会带来灾难,应该健康有序竞争 不要对马斯克崇拜者成无脑饭圈了。他说的任何话、任何ppt都要自己思考判断不能因为是有贡献的名人就无脑信。

不要黑马斯克是贾跃亭也不能把他当大救星,应当客观公正的去看待任何人,不可盲目或者玩鄙视链。

图以后加,写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