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技术「弯道超车」到市场「弯道超车」,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行?

2024-08-09汽车

竞争升级,跑赢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2%。中国汽车产销量实现了同比增长,显示出整个汽车市场的活跃态势。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俨然成为全球车企的顶上之战。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价格站」持续不断。

然而,要从技术层面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并采取有效措施。

虽然说传统核心技术仍待突破。比如电池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电机与电控系统提升电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提高整体能效比。采用更轻质、强度更高的材料,减轻车身重量,从而降低能耗。

新能源车企,从长期视角下来看,最终一战,一定是智能化能力的大比武。

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比如华为ADS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在测试中表现出色,整体上能够显著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小鹏汽车XNGP、蔚来NOP等新势力造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在不断迭代中逐渐领先;传统车企如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等也都跟上了智能化的脚步。

在用户感知层面,高阶辅助驾驶实则也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显示,科技力在消费者购车决策考虑要素中占比高达41%。而智能电动车中,智能化对购车的影响力甚至排名第二。这意味着,是否具备L2以及L2+智驾水平,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绝对加分项。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L2+高阶辅助驾驶市场逐渐趋于向几家头部供应商和主机厂收敛的格局。而这些头部的智驾公司也初步塑造了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和一定的品牌认可度。

AI,将是中国汽车通向全球的钥匙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逐步迈入下半场,以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标签车企优势正在快速放大。

2023年7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签订股份购买协议;2024年2月29日,小鹏与大众再次围绕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签订联合开发协议;4月17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将就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签订最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以德国大众为首的燃油车巨头纷纷将目标转向小鹏汽车,这也导致了小鹏汽车的「智能化」能力相关话题迅速引发热议,并让更多人关到了这个仍在持续「加速」的新能源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