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对于我国而言,有几个特殊的意义:
1、产业链
传统燃油车有三大件,引擎、变速箱、底盘,其中变速箱这个产业链一直是我们难以突破的区域。市面上以ZF、爱信为首的老牌大厂,不仅有非常丰厚的专利壁垒,而且在材料学上也有着多年实践和试错的经验。
![](https://img.jasve.com/2024-4/70f88c2d6cbd55481ab81c7ca07e965f.webp)
所以大家能看到我们的电动汽车在性能上敢去叫板保时捷taycan turbo,但是我们的燃油性能车却一直停留在领克03+这类小钢炮领域,无法造出媲美M Power、AMG的产品。
而新能源汽车则不同。
增程式(EREV)和插混(PHEV)都大幅度弱化了变速箱的参与,甚至EREV和BEV两种车型完全取消了变速箱的存在。变速箱的存在不仅仅是零部件的采购和生产成本,还有大量的调教、标定工作在里面。也就是说,即便是可以购买ZF8、DCT、CVT这些变速箱,也不代表能调好,让车主获得优质的驾乘体验。
![](https://img.jasve.com/2024-4/33e8a430c2c4091174ef9d797cdea195.webp)
所以新能源的出现,让市场的竞争从传统三大件过渡到了三电系统,让国内产业链和全球产业链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点。
失去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时,我们的竞争优势也出来了。
2、国内市场足够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2023年1-9月全球汽车销量达到6532万台,同比增长11%,但与2018年的高点水平相比仍有6.6%的差距,不过差距有所缩小。芯片供应改善使得全球汽车行业的运营状况明显改善,进而推动了国际车企的销量增长。 2023年9月,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今年1-9月的累计市场份额达到32%。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去孵化新能源产品。
3、全球独一档的电力基建
2021年的公桩数量增长34万个,随车私桩增长60万个,工桩充电量3.5亿度,公桩年充电量305度。
2022年的公桩数量增长65万个,随车私桩增长194万个,工桩充电量9.7亿度,公桩年充电量540度。
2023年1-8月的公桩数量增长47万个,随车私桩较2022年底增长152万个,公桩充电量11亿度。平均公桩1-8月充电量493度,月均62度。
![](https://img.jasve.com/2024-4/30baf6e7eb9b7abef38557e5a3ebeeec.webp)
在如此庞大的充电桩建设数量上,不管是纯电还是PHEV、EREV,我们的新能源产品都能享受到基建带来的红利。某种情况下,也能减少居民出行对石油的依赖性,把宝贵的石油资源都用到工业和军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