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小鹏汽车高层知道名字影响了销量吗?

2023-01-27汽车

拿比亚迪和小米举例的,是真不懂公关。小鹏这个名字跟这俩不是一回事。

比亚迪这名字虽然也不咋地,但没到令人排斥的程度。那个年代就流行这种英文汉译的名字。两轮电动车用得比较多,雅迪,爱玛之类的。还有服饰行业一大堆,大名鼎鼎的波司登、佐丹奴、真维斯。vivo,oppo虽然没有中文名字,大概也属于此类。那时候你直接弄出蔚来,理想这种纯中文的名字,并把中文放在车上,其实算是一种突破。小米的话,听起来是一种互联网风格较强的名字,虽然听着也不像高端电子产品,但能接受。毕竟这行业老大就叫苹果。

这两类名字,都有审美接受的基础。

而小鹏这个名字,真是太大胆了。它的名字不止是土那么简单,它本身有极强的人名的意味,就像小雷,小浩,小霞。。。我买了一辆车,咋的还得供着你家老板的感脚有没有?这叫没有心理归属感。

我能想到给品牌、产品起这名字的,只有小茗同学了。但人家是瓶饮料啊。

另外重要的是,起名是个语境学。不谈语境做对比,是耍流氓。有人说外国汽车的品牌都是人名,人家有那个语境,姓氏本身,是高贵的词汇,也是商业信誉的象征。而人名在中国语境里,上不了台面,且无甚意义。小鹏麻辣烫,小鹏茶餐厅,小鹏包子铺...人名当做品牌在中国大多这么用。

外国人家文学名著都直接用人名,【安娜卡列尼娜】,【哈姆雷特】,【爱玛】,【包法利夫人】等等。这是语境和文化的积淀。

再往深点说,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曾经是商业信用的背书,而解放后,提倡无产阶级、人人平等,它不再是一种高贵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