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强,也非常「提气」。甚至可以说,作为一个中国的赛车人,都觉得从这以后国外赛车从业者看待中国的方式都会不一样了。
6:46.874看起来似乎并没有特别快?但是我们看一下它在和哪些车竞争,并且处于什么位置吧。看一下我整理的下表:
车型 | 圈速 | 动力类型 | 车辆类型 | 轮胎类型 | 年份 |
---|---|---|---|---|---|
Porsche 919 Hybrid Evo | 5:19.546 | 混动 | 赛道定制车 | 热熔胎 | 2018 |
Volkswagen ID.R | 6:05.336 | 纯电 | 赛道定制车 | 热熔胎 | 2019 |
Porsche 956 | 6:11.13 | 纯燃油 | 勒芒赛车 | 热熔胎 | 1983 |
Lotus Evija X | 6:24.047 | 纯电 | 赛道定制车 | 热熔胎 | 2023 |
March Engineering 832 | 6:28.03 | 纯燃油 | 方程式赛车 | 热熔胎 | 1983 |
Mercedes-AMG One | 6:29.090 | 混动 | 街车 | 高性能街胎 | 2024 |
Porsche 911 GT2 RS MR | 6:43.30 | 纯燃油 | 街车 | 高性能街胎 | 2021 |
McLaren P1 XP1 LM Prototype | 6:43.22 | 混动 | 赛道定制车 | 热熔胎 | 2017 |
Mercedes-AMG GT Black Series | 6:43.616 | 纯燃油 | 街车 | 高性能街胎 | 2020 |
Lamborghini Aventador SVJ | 6:44.97 | 纯燃油 | 街车 | 高性能街胎 | 2018 |
Radical SR8 RX | 6:45.50 | 纯燃油 | 赛车 | 高性能街胎 | 2018 |
NIO EP9 | 6:45.90 | 纯电 | 赛道定制车 | 热熔胎 | 2017 |
Xiaomi SU7 Ultra原型车 | 6:46.874 | 纯电 | 赛道定制车 | 热熔胎 | 2024 |
... | |||||
RIMAC Nerava | 7:05.298 | 纯电 | 街车 | 高性能街胎 | 2023 |
Porsche Taycan Turbo GT (Weissach) | 7:07.55 | 纯电 | 街车 | 高性能街胎 | 2024 |
首先是,作为赛道定制车,它在第一次刷圈时就远远甩开了它的街车同行:比最快的纯电街车(Nevara)快了非常夸张的19秒。
而它所在的梯队,前方不是超跑订制车(比如友商的EP9、迈凯伦的P1赛道原型车),就是正儿八经的赛车,或者是虽然街车但性能顶级的存在(至少在功重比上都是要比作为赛道订制车的SU7 Ultra原型车要高不少的燃油和混动车型)。
然后我们看一下几个关键词:
- 赛道条件
经过与前方人员的沟通,目前了解到即便有这个1小时的赛道窗口,但地面并没有全干。这在现在已经发布的车载视频中也能看到,部分地面是斑驳的状态,部分路段甚至整个路面是潮湿的。
在专业车手(David在纽北有上万圈的经验)的驾驶下,可以用热熔胎去跑出一个圈速,但赛道条件远非完美。
因此我再次大胆预测一下,以当前地面情况做出这个赛道成绩,意味着明年SU7 Ultra如果拿到全干状态的纽北赛道,应该 有可能推进到6:35~6:40左右 。(是的,这车的能力比我原先预计的还要强很多)
![](https://img.jasve.com/2024-10/a8532f60635ac16a9fa226d906ce6a12.webp)
2. 与街车版一致的全原厂三电系统
这不是我第一次指出这一点,但是很多人没有明白它的意义。当然,必须同时指出,车辆的VCU软硬件应该是为了圈速而订制的,不太可能使用街车VCU(并且在开发时间上也不允许),如果由我来开发这台车我也会这么做。但是三电系统:电池包、电机、电控,那是完全与量产版SU7 Ultra相同的。
而这个梯队中另一个使用原厂三电系统的是路特斯Evija X,同样也是原厂三电但使用赛车级VCU接管的思路。
听着好像差不多?不过Evija的街车版是一台2000万以上售价的Hypercar,而小米SU7 Ultra的街车版我预计会在70万左右... 两者售价差两个位。
![](https://img.jasve.com/2024-10/11f7de3ac692b1de6ec11fa7f8789528.webp)
这同时也意味着,这台车如果不是在纽北刷圈而是去小一些的赛道(比如国内的赛道,上赛刚刚开始做圈速记录),完全可以通过订制一个容量小一些的电池包来实现快速减重。即便需要大倍率而导致电芯能量密度会降低,但如果只需要40度甚至更小的电量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电池包轻松实现200kg以上的整车减重... 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轻松做到!
3. 第一次,中国品牌基于街车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过NIO的EP9。但EP9更特殊一些,它从来就是作为一台赛道圈速车去开发的,不论怎样宣传实际上它就从来没有过街车版本。并且NIO在EP9开发时还是白纸一张,自己开发的量产车型都还不存在呢,EP9是一个帮NIO打响品牌的宣传用品(事实证明非常有效)。
但小米SU7不同,小米实打实地完成了SU7基本型的开发,并且在Ultra圈速车项目开始前已经完成了其动力总成的开发,并且量产版Ultra的底盘系统都已经在测试中了。圈速车项目拿到的是量产版的白车身、完全量产版的三电系统,甚至悬架系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Ultra街车版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
所以它虽然仍然是一台为赛道目的定制的车,但却真的有着量产车的基因。而Ultra量产车也将顺势在今晚进行发布,这次真的有了传统赛车的"win on Sunday, sell on Monday"的感觉了!
![](https://img.jasve.com/2024-10/8095271ee9798c879843d0563b590edf.webp)
好吧,作为前期曾经有机会部分参与该项目的人,我可能优点兴奋过头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中国汽车行业/赛车行业反攻欧洲传统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至于未来,我相信明年Ultra圈速车应该会回去做出6:3x的圈速(即便不做任何升级)。后续可能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升级并持续推进圈速。
但是对于一些人希望它做干掉AMG One或者Evija的圈速,这个可能有点太过激进了,毕竟这台车还在使用着量产版的4门白车身呢,不论在重量、空气动力学和车架扭转刚度方面,都会和碳纤维单体壳的超跑车架存在质的差别。我们还是把这事留给后续的其他车型吧,也许几年后我们会看到小米的超跑呢?想象一下四门车有这个性能了,如果超跑会是什么样的性能?
顺便,小米很快发布了车载视频,链接在下面。有兴趣的一起看看吧。
车内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