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中国汽车取得了哪些让我们自豪的发展?

2021-03-22汽车

我觉得最大的成就就是 让外国品牌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把中国车市的价格地形从高原卷成了盆地

如果没有自主品牌蒸蒸日上的产品力和销量,现在合资/进口车的在华售价最多也就是跟美国接轨(裸车),而且是选择性接轨——美国贵的车向美国看齐,美国便宜的车要坚持中国特色定价:

非豪华燃油组

19万起买铁轮毂和扭力梁后悬挂的卡罗拉。

20万起买10秒+破百的燃油版HR-V。

23万起买门把手都不给喷漆的1.5T燃油奇骏或连后备箱主开关都没有的雅阁1.5T。

26万起买内饰长这样、取消后座靠背调节的荣放双擎。

30万的CR-V混动顶配,座椅通风、全景影像、后视镜折叠一概没有,前雷达也只给俩。

38万买丐版混动汉兰达。

豪华燃油组

30万买三缸X1

35万买1.3T高功的GLB200

公路闪电ES200继续卖30+X万

BBA中型SUV难以低于40万

非豪华新能源组

16万起买雪佛兰Bolt EV(A0级两厢车)或日产聆风,配卤素灯+钢轮毂

22万起买起亚Niro EV(A0级SUV)

29万起买大众ID.4、丰田验证码或纯电几十公里续航的紧凑型插混SUV

31万起买福特电马

豪华新能源组

36万起买宝马i3(70kWh)

40万起买Q4 e-tron

43万买iX3

45万起买凯迪拉克锐歌

60万买EQE350

另外,既然收入和物价都逐年增长了,作为重要大宗消费品的汽车总不能掉队吧?连美国这样发达的车轮国家,10年车市均价都从3万美元上升到4.8万美元,那中国10年前卖13万的卡罗拉现在卖19万不过分吧?

可惜啊,中国品牌起来了。几年前国产车还处于「质量不够配置来凑」的阶段时,就已经让15万以内的合资车过得不太舒服了。而现在的一线国产车已经初步实现了从「便宜没好货」到「物美价廉」的转变。就连我曾经认为最难搞的高效混动和多档位AT变速箱,自主品牌也能在产品力(而不是营销)方面正面硬刚国际大厂,同时还继续保持配置和价格优势。这让合资/进口车的减配、加价、爱买不买的滚刀肉做派彻底梦碎,被迫也不断降价、增配、在中国率先上新来提高竞争力,有些国际车型甚至比海外版领先半代。日系品牌近来经常宣传的油/混同价、油/电同价,也都是中国市场独有的待遇。

2019年的中美车市,2万美元以上的国际车型,美国版几乎都比中国版又便宜又好,而且享受着全球率先换代、年年小改款的高频更新。即便是2万美元以下的车型,便宜和好,美国版也能至少占一样。

2023年的中美车市,6万美元或排量3.0L以下的燃油车型,几乎都是中国版又好又便宜;新能源车型的话,这个价位可以扩大到8万美元,差价最大的细分市场,中国的价格甚至只有美国的一半。可以说在买菜车和入门豪华车段位,中国已经完全取代美国成为全球价格洼地。只要你预算不超过45万,根本没必要羡慕外国车价。因为不管你是中意自主还是坚守合资,都能买到比几年前更物美价廉的好车。

这辆紧凑型插混SUV,60L油箱、18kWh电池,落地不到2.4万美元
美国的同级插混SUV,裸车5万美元,落地还得再加10%

眼下中国的韭菜不好割了,不过全球大多数国家还没有这么卷,于是这些在中国利润受挫的合资车,只能朝欧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下手了。眼下国人能卖到好车,主要就是多亏了中国车企,只是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才能来腐朽的美国市场大杀四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