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即便新能源再火,有哪些原因让你依然坚守燃油车?

2023-05-31汽车

20-21年间我家买了2辆比亚迪,分别是比亚迪唐DM和比亚迪汉DM(当时不分DMI和DMP,性能都是对标现在的DMP)。在此之前我开过2年2万公里以上的车有:二手F01底盘的750i(留学时期12万人民币购买),大众途安(公司拉货用)。当时的我为中国能造出零百4秒的5米车型无比自豪。但这几年的经历,对中国企业的认知,还有这两辆车的实际使用情况让我逐渐转变了看法。而2022年成都碧桂园地库比亚迪唐「热失控」燃爆;2023年初包茂高速比亚迪汉撞击护栏后车门无法打开导致车主烧死的事故(1),让我对新能源车的恐惧进一步加深。因为事故车和我家的两辆车一模一样,我和我爸爸的车存在同样的安全隐患。遂抓紧拍牌,23年4月中标一张,5月用汉置换GLC。24年2月又中标,今年准备换掉唐,购买E300或者X5。这是背景。

下文我将从 驾驶感受,安全因素 后续成本 3个方面解释为何我依然坚守燃油车。

驾驶感受 :平时我主开汉。购买汉之前,我并未开过国产车(2),选车依据基本是根据懂车帝参数。汉DM的参数:4.5s零百,接近5米车身,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还有诸多BBA没有的额外配置,且当时落地价格也比34C便宜10万,这种种让我认为比亚迪是超高性价比的国产之光。

试驾的宽敞大马路顶多试出个提速,但汉DM实际开起来问题很多,最影响日常体验的问题是转向半径和转向侧倾。这个车在双向4车道的道路掉头,即便在左转待行区提前向右借道也无法一把掉头。这个是我以前开车身更长的老7系时没碰到过的,我个人分析可能是混动车型发动机舱的布局不合理,侵占了前轮转向幅度。转向侧倾问题出现在高架交汇处东西走向转南北的270度匝道上,汉过匝道的侧倾和大众途安有得一拼,时速30过都飘。而MPV车身重心很高,侧倾的体感肯定大于同等价位的轿车,更不要说途安落地14万,汉24万了。我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缺点。车买来就是开的,一辆车的驾驶感受不好,性价比根本无从谈起。谁觉得汉这个车好,那可能他长期开过的车样本比较少,没有参照物可以对比。

从此我看车绝不再只看参数,因为汉的麦弗逊悬架和宝马的麦弗逊悬架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后悬多连杆「也是非常暧昧的词汇,没有任何意义,筷子悬架大家也都知道了。后来每款关注的车我都要看完整的拆车视频,看作为消费者平时看不到的防撞梁,悬架,电池隔热/防护等实际反映汽车质量的地方。官方公布的参数可以春秋笔法,但真材实料骗不了人。汉的真皮座椅,空调座椅是好配置,但别的车的机械素质汉也没有。我宁愿开奔驰C那样用塑料中控,仿皮座椅,同时也全系使用铝合金双球节双叉臂前悬的车(懂车帝标注多连杆,再一次证明参数没有参考价值),也不愿再开汉这种内饰豪华,机械拉跨的车。当然现在20-30万价位的纯电车根据拆车视频来看用料都很足,我没开过不评价。

安全因素: IIHS统计各车型每百万注册年驾驶员平均死亡人数(可以理解为20万辆开5年或100万辆开1年),奔驰宝马奥迪的很多车型是个位数(3),从安全角度考虑是绝对意义上的好车。中国不统计这个数据,但国产新能源,好多品牌光是这两年刷到的视频自燃爆炸断A柱死人的都不只10起,更何况我家的两辆车都出了因车子自身问题而死人的事故。各个国产新能源车企互相拉踩,互喷对方的车不安全,甚至都能找到实例。。汉撞护栏那个事故是人为失误,但他逃不掉被烧死是车门打不开导致的,而欧洲车大多数发生严重碰撞后窗户会自动下降。安全因素让我以后买车坚持只买BBA汽油车。你说xx牌新能源车不自燃,A柱3000兆帕,绝对安全,我只能说我的命只有一条,我没有试错的机会。既然人家有IIHS好几年甚至好几代车型的统计数据做支撑,我为什么还要因为一句宣传就当小白鼠?

这里我想再多写一段。2019年毕业刚进社会的时候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我国的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经济会越来越好,工业会越来越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结果这几年我接连被现实打脸,其中有亲身经历也有看到的新闻。说几个直接影响我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的:

  1. 出过三鹿奶粉和地沟油的国家竟然能在2023年爆出鼠鼠我鸭;内销和出口的汽车,用不一样的油箱。我发现十几年来什么都没有变。这让我对中国的安全标准,监管体系,验收把控完全失去信心。
  2. 某些国产车的厂子工人月薪4k,月休2天,上厕所被点名批评。家里有生意的,想想给工人开4k和给工人开6k双休,他们工作效率是否一样?上班的也换位思考一下,老板要是给你开4k,你是怎么干活的?福特1926年就想明白的事情,中国的资本家100年后都想不明白?
  3. 新能源车企内卷,卷自己工人,卷供应商,卷天卷地恶性竞争抢占市场。外卖行业,共享单车行业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除了肯德基麦当劳别的商家我都不敢用优惠券。这些便宜新能源车钢板镀没镀锌,几年起皮?还在哪些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省钱了?我不敢想。

我认为不管什么产品,产品质量主要就取决于2个因素:1. 规范行业标准,严格的惩罚措施,让企业瞎搞的成本高于瞎搞的利益,杜绝资本家投机取巧降本的念头。参考福特Pinto因为成本问题烧死人不召回,被罚100M,全部车召回。2. 经手这个产品的基层工人的待遇。遵守劳动法已经是奢望了,但至少让他们过的有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吧?上厕所都不让,别开公司了,开集中营去吧。至于供应商层面,每个零件的质量也都要参考这两点。很遗憾,中国企业做不到,那国产新能源车我都按三鹿奶粉处理。因为我没有试错的资本,错就是死。

后续成本: 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老生常谈的电车保值率,换电池成本高之类的。我想说的是可能影响每一个人的成本。

  1. 国产新能源的疯狂生长和政府补贴密切相关。政府不仅补贴车企,为了促进消费甚至还免征购置税。然而现在针对新能源的政策已经逐步收紧,从补贴全额到补贴最高30万部分的购置税,以后只会越收越紧。目前中国房地产萎靡,需要其他产业替换这部分收入,知乎取消匿名后芯片光刻机那些且听龙吟的都不开吟趴了,以后大概率就是要用新能源车代替房地产。所以我认为完全取消补贴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有很多五花八门针对电动车的额外开销,具体形式我无法预测,可能是电动车专属电价,不满xx年卖二手收取全额增值税等形式。这么多电动车就是这么多税基,曾经花出去的每一分补贴都要加倍赚回去。包括那些已经倒闭跑路,去温哥华西雅图买别墅的新能源车企老板收到过的每一分补贴,都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偿还。可以参考贵州政府「过紧日子」,全民一起还城投贷。
  2. 随着电池,线材老化,这些新能源车的危险程度和时间直接成正比,未来会有极大的消防隐患。废旧电池又会导致环境污染。从个人层面说,这个车子自燃烧了别人的车,厂家4s店推卸责任甚至请水军来混淆视听。而普通人没有那么大声音,到时候受害者肯定追着车主要赔偿。从群体层面说,旧电池回收分解要钱,治理环境污染也要钱。这些钱到时候谁出?那自然是大家一起出。毕竟再大的问题平摊给13亿人民群众一起解决,那都成了小问题嘛。

PS. 至于说新能源的发展势在必行,油车就是诺基亚要被淘汰的,是iphone天天爆炸还是华为手机自燃了?新能源车这样靠消费者用一条条人命试错前行的行业,发展起来很令人骄傲吗?中国人的生命安全不比大棋党下大棋重要?

(1)这两个事故知乎都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2)这里国产车指中国品牌按照中国生产标准制造的内销车型。中国生产的外国品牌不算。

(3)IIHS官网可以查到大部分热销车型每百万注册年死亡驾驶员数。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特斯拉的也有。特斯拉数据比BBA沃尔沃差,但不会差于平价汽油车型的平均值。所以说中国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车企自身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