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里,几乎所有海外品牌车企在国内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其中,日系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1%下降到2023年1-11月的17%,降幅高达7.1%,是下滑最明显的车系;德系车型的市占率同样下滑明显,从2020年的25.5%下降到2023年1-11月的20.4%;美系车型从9.4%跌至8%;韩系车型则从3.8%降到1.5%,已经腰斩。
合资车企在燃油车领域建立的技术壁垒逐步被削弱,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能力、产品力和品牌认知尚未形成,电动化转型的最佳窗口期日渐收窄。未来中国合资车企面临三条出路,一是坚定转型、本土化;二是与中国车企合作,补足短板;三则是退出中国市场。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车企正在尝试,铃木、菲亚特、雷诺、DS、讴歌、Jeep等品牌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抛开之前就已经有的传统合资品牌,宝马握手长城,奔驰牵手吉利又联合比亚迪。单2023年以来,先后有大众、奥迪、雷诺、Stellantis集团等一众外资品牌,宣布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达成相关合作。大众斥资50亿元人民币,购入小鹏4.99%的股份;奥迪与智己进行合作,获得智己iO「原点」平台的使用授权;雷诺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吉利向雷诺输出混动技术,自主品牌的逐渐强大使其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中国车企可发挥成本和电动化自研技术优势,同时借助大型跨国汽车集团成熟的渠道、资源、服务体系,打造出口、销售及生产一体化的纵深布局。
更不用说,很多的车企在中国拆解热门电动车型号,认真分析和学习。总之,这次外资企业已经清楚,确实跑不过,能做的就是比其他外资企业更快地拥抱中国电车企业,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