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用心于物的人,物才有精神。
Uma Wang,国际著名的独立设计师,曾就读于上海东华大学,并在英国圣马丁学习了配饰专业,2005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个人品牌Uma Wang,2014年成为第一个出现在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官方日程的中国女装设计师,其首秀被安排在Prada和Armani之间,备受瞩目。基于对面料独特的理解和运用,她被意大利版【Vogue】点名为「值得重点关注的新生代设计师」。
Uma擅长对中国文化和哲学进行服饰化解构。成长于中医世家,使她从小耳濡目染中国文化,不仅具有在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中主理服装设计所表现出的出众审美,更兼具「衣人合一」的独特东方质感和独树一帜的对中国文化与哲学的服饰化解构理念。
2020年11月深秋的下午,天气晴好,甚至暖得有点反常。我们前去上海的Uma Wang工作室拜访,请她分享这次与宝马合作的小故事。见到UMA,第一眼感觉清冷而高级,笑容却很温和,很有感染力,身上有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气场和力量。
尼采说:美非偶然,美需要付出一种巨大的努力。跟汽车品牌跨界合作是第一次吗?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记得最早是在2007-2008年左右,当时是与一个汽车品牌做了一场联名秀。当然,那时的市场环境还很不同。合作比较简单,确切说不涉及太多内容的共创。
此次与宝马合作,印象最深的部分是?
宝马找到我,我还挺惊讶的。一直觉得(宝马)这么炫酷的车,从线条到功能都令人着迷,本以为品牌会去找一个当红明星合作,(找我合作)是挺冷门的。
不过这个「气」的概念我很喜欢,它跟Uma Wang品牌的调性和哲学理念十分吻合。
合作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是双方的团队,特别是拍摄团队,精益求精。可能是我见过最专业的(从导演到灯光师等等),片子完成后我很喜欢,非常有电影感。可以明晰感受到他们不是为了拍广告而做,而是想要把视频内涵、品牌气质与我个人的调性不失自然地融合为一,又面面俱到。此外,与宝马团队在前期的面料选择、制作形态、关于「气」的理解等方面的讨论沟通也特别顺利。
比起男士选择汽车的标准,女性视角通常会有些差异,您如果买一辆车,会优先考量它的哪个方面?
是外形。宝马5系的车,线条是我非常喜欢的,因为身高原因,我也更喜欢大型车,所以整体上双方还是很搭的。一开始知道要跟宝马合作,还是有点意外,因为总觉得这个品牌是时髦的,适合新生代的,而我本身喜欢一些复古的事物,为了拍好这个广告,我开了(宝马)大半个月的时间,体验后才发现驾驶感实在很棒,甚至超出语言描述。
当时为了做好车衣,你的团队还找了酒店的浴缸?
对,因为找不到那么大的容器来完成想要的染色,就租了酒店的一个房间,最后顺利完成了。其实,跨界意味着「好玩」,不用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人就会变得兴奋。
为了让两件车衣有「和而不同」的效果,你如何巧妙地把思考注入其中?
主要还是从「气」这个方面考虑。我们用了手工染色而非工业染色,这样就能明显地呈现药剂的渲染效果,(另一件)是条纹状的赛道形,无形中会给人一种方向感、纵深感。「气」是虚无,也是速度。每个领域的跨界都是一次火花碰撞,总有一些未曾有过的灵光闪现。一个汽车内饰的细节或手感会让人想到某款服装,引发一些思考。
无论是传统服装领域,还是本次跨界领域,面料的选择和使用都异常重要,它关乎品牌概念的精准诠释,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质感」。运用合适的面料和技术,可以帮品牌实现更加精准的表达和传播诉求,更准确地诠释品牌的精神。面料其实也是设计师用以联动大众、进行沟通的一种介质,你如何看待面料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我可能没想那么多。面料就像品牌的一张画布,看到它我会有一种冲动,而表达什么也取决于我们。每个设计师的切入点不同,可能是版型,也可能是其他。我通常会选择能够打动自己的材质(面料),质感很重要,会触发一些灵感。当然这个呈现必须能够第一时间打动自己,内心的很多情怀都在其中。
选择跨界伙伴是否有自己的标准?
如果为了利益或露出,我不会做(跨界)。一定是双方有很多相同点和较高的匹配度,才会考虑。这次我还跟上海著名的内衣品牌「三枪」合作,乍一听Uma×三枪,是干嘛呢?其实这也是建立在深度的了解和认知基础上。一方面,我也有自己的服装产品线,非常想尝试做内衣这块,而作为内衣老字号的三枪,也希望从我的视角看看当下的时尚人群对内衣类服装的理解。双方的结合非常妙,市场反响也很好。有时候,出其不意,其实就已经赢了。
在2019年夏天一次受访时您曾表示,偏爱小而美的经营模式,但公司也确实处于「一个抉择时刻」,现在情况如何?
哦,其实刚才在里面(手指向另一个房间),我和同事们正在「头脑风暴」,就是在讨论这件事。我还是想要小而美的,这点没变,只是还需要做一些业态的转化。从当下比较单纯的服装系列collection延伸到家居领域,完善更多生活方式相关的部分。让Uma Wang的美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曾提到,如果去淘宝上搜索UmaWang,可能会找到200多家店,但都不是真的Uma Wang品牌。对此是如何应对的?
没有应对。这几年我已经从生气、困惑到完全放下了。好消息是最近我们第一次打官司就赢了,能够感受到法律在努力维护原创的东西。可能要给予市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让它日趋规范。不能急。
希望这些「抄」Uma Wang品牌的小店,通过临摹,找到自己。它们也需要一点时间。作为设计师其实我挺能理解这一点:我自己很喜欢比利时的设计师,至今还有人说我的作品里有他们的影子,但我已经变成了Uma Wang,所以在抄袭和借鉴之间,最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Uma Wang有线上售卖平台吗?
现在还没考虑。目前品牌的所有售卖渠道都是线下店铺。我觉得能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体验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时常回忆起曾经迎着朝阳去市集淘货的愉悦感,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现在一切都太快、太容易(实现)了,我希望所有人在购买Uma Wang时是出于理智,是由衷的爱,而不是头脑一热。品牌扩张很容易,但节奏感很重要,我喜欢做自己能够掌控的事。大概是因为金牛座的关系?
从成立Uma Wang品牌至今十年,对你而言设计的本质有无改变?
没变。Uma Wang品牌始终用自己的审美和产品引导年轻人,而不是迎合他们——我有自己的美学和坚持。当大家都在说环保的时候,我坚信Uma Wang品牌也是某种意义的环保——坚持用最好的面料,自己穿完甚至还能留给下一代。不是人选择了衣服,而是衣服与人的互相选择。
如何看待人与人间的Chemistry(化学反应)?你曾表示,比起才华,对你更重要的是生命中一直有「贵人」相助。
这也是Uma Wang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总能碰到一个帮我指路的人。有时,其实他人比你自己更清楚地看到了你的潜力。
当下是中国设计师「最好的时代」,有哪些机会可以把握?
不用把握,这个舞台就够他们玩了。要看每个人的策略和运气。从生产到创意,属于我们的机会正在到来。对我而言,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想要落脚于那份情怀——对自然的敬畏。每个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里,都该停下脚步自问一下,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