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五个字: 管理成本低
雷军当初是有的选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许诺)3月30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第二天,雷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雷军在发布会上透露,小米是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调研造车的,这将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雷军表示,在过去75天里,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也正因为如此,行业内曾多次传闻小米将进军造车领域。
源引自:https:// mo.mbd.baidu.com/r/1vz4 DTIwcxO?f=cp&u=7e5b87eeabeeb765&sid_for_share=99125_3
但他并没有选择像百度那样,自己只负责运营,自己只负责管钱。
而是选择,自己负责车辆开发,自己负责工厂工艺开发,他只要技术人员,即便是遇到了困难,他还有车企和新能源最强后援团,更何况他自己的研发团队本身就强的可怕。
![](https://img.jasve.com/2025-1/30aeadd17394d1cf569b720a4c30fd56.webp)
但在这个行业干了十几年,我太知道技术的份量了,是的, 技术在公司里面份量是最低的 。
汽车行业有个不成文的等级:
营销是一等人
管理是二等人
制造是三等人
研发?什么研发,996的那群吗?他们只是生产资料,这个时代的纺织工而已。
为什么小米可以在三年内完成造车,而且开销还不大, 因为雷军他太懂了,他把车企里面各种院,各种中心,各种部门保护下,权利争夺下建立起来的复杂管理流程,及其岗位权利拥有者,全都留在了车企,一个不要。
他只要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里面的老大,就是唯一的管理者。
当一个企业,审批一个开发经费,要层层递交材料,而递交材料的人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审核材料的部门却是妥妥门外汉。
而这样的流程,要走半年以上,无论对方懂不懂,部门的,中心的,院级的,企地联合的,一级级往上报,每一级你都得举例子搞对标,一层层介绍还要通俗易懂,因为对方是管理者不是技术工作者。
然后立项的,采购的,规划的,财务的,成本的,场地的,安监的等你初步通过后还要不断修改和重审,不断递交各种材料,直到层层审核者都满意为止
记得曾经在国内某TC高层流行过一句话,「你们这些做工程的写PPT要写的连农民工都一眼看得懂」
……
我们只想说,你咋不让【自然】和【柳叶刀】把内容改成漫画呢?
明明是外行指导内行,权力没有给到应给的人, 最庞大的中层管理者无法或懒得消化精炼技术资料,再传递给高层和投资人 ,非要说的是基层技术表达能力不行,而管理层复杂臃肿且能不对位的代价就是技术实现的成本奇高且难以根结
——而有这个时间,像小米这类结构简洁的新兴车企,该技术模块的第一批样品都造出来了
为什么别家车企要花这么多钱?因为:
一,不知道如何挑选出自己家里真正牛的技术工作者
二,让不懂技术的管理者权利凌驾于技术大牛之上
而小米恰恰相反!
小米的成功已经开始让一些车企反思自己原有的运营模式,重新调整其组织架构,力求轻装上阵,所谓力求,毕竟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这就是「良币」的价值,投资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天天让一些「劣币」管理者通过压榨底层研发者的劳动价值,来提升「业绩」,那么真正的大牛是不屑你编造的情怀,最终你的产品只会愈发的低端低质量,你也只能继续拼命压榨基层,通过价格取胜,直到触碰到法律的底线。
所以,就五个字:管理成本低,懂的人,中间1000字内容根本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