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小米汽车SU7卖爆了,40万汽服店却哭了:油电轮、三膜业务都被抢走了?

2024-04-15汽车

作者 | 车内韩车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3月28日晚上22时,雷军宣布了小米SU7的价格,标准版21.59万元,Pro版24.59万元,Max版29.99万元。

然后就是上市4分钟订单突破了1台,上市7分钟突破2万台,27分钟订单更是达到了5万台,24小时订单已经超过8.8898万台(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个数字里面的8多得太假了吗?)。

就算后续如网传的一样有高达40%的退单率,那也还是有超过5万的定单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这里且不说小米汽车创造的销量奇迹,单从小米汽车的配置表里面,我们约略的能看到将来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后市场,特别是40万汽服店带来的重大冲击。

首先是专用件的使用范围深入到了油电轮领域,进一步压缩了社会修理厂的生存空间。

凡是使用过苹果产品的人,都被苹果锋利的镰刀大把的放过血,比如稍微好用一点的软件要收费、给喜欢的作者「打赏」苹果要抽佣30%或以上、就连经过苹果认证的数据线的价格比未经它认证的在价格上都要贵上好几倍等等,为什么?因为是专用的、定制的、认证的。

同样的道理,在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车,大量的零部件都在电子化,只要主机厂愿意、只要在这些电子零部件上加上一颗成本不到一元钱的芯片(与苹果的数据线一样),你不购买原厂配件,你就不能用。

在燃油车时代,很多底盘件以及油电轮等标准件是独立于原厂配件体系之外的,加上刚需的属性,这就给了养车平台们生存和做大的空间。

但是在小米SU7的配置表里,除19吋米其林E-Primacy低滚阻轮胎(能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外,其余三款(19吋普利司通 TURANZA 6 舒适胎、20吋米其林Pilot Sport EV静音胎及21吋倍耐力P ZERO 5代运动胎)均为轮胎品牌方结合小米SU7性能量身打造的定制款。

目前,我暂时没有这些定制款与标准款的差异数据,已经购买了小米SU7的小伙伴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它们之间在速度级别、载重级别以及轮胎花纹方面的区别。

因为这涉及到轮胎在极限状态下的滚动半径和附着力,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车速以及车轮间的转速差。

车上的很多主动安全设备如:自动防抱死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等,其正常运作都是建立在车速和轮胎附着力等基础物理数据上的,而这些基础物理数据由轮胎的宽度、直径、胎压、速度级别、载重级别以及轮胎花纹等决定。

不符合原厂设定的轮胎,可能导致这些主动安全设备的动作失灵。

这在低速时(小于30KM/小时)没有影响,但是在轮胎附着力处于极限状态时(积水冰雪等低附着力、两侧轮胎路面状态不一致、达到车辆的最高速度),后果就可能是致命的;另外,还有可能造成续航里程减少或者表显续航里程误差变大等状况。

此前,已经因为新能源车普遍比同级别燃油车重百分之十以上,而且静止加速和低速再加速的动力性能更强,导致轮胎磨损加剧,轮胎企业已经在开发新能源车的专用轮胎。

如果再进一步像小米SU7这样,连轮胎都成了专车专用,油电轮里的轮胎业务给砍掉一大块,无疑会大大增加社会修理厂的生存难度。

其次,传统燃油车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各个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教等方面依然在技术性、经济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

但是在新能源车上,产品的各方面性能被迅速的同质化,核心部件中的电池和电机都是几乎只需要适配的货架产品,只有电控还是各品牌在独立(至少是主持)制作。

为了凸显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也为了获取对燃油车的技术优势,新能源车都开始在辅助驾驶上展开了竞争,因为在理论上辅助驾驶设施的大量应用,会降低驾驶难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它们遵循的工作原理都是识别与测距——判断与执行,其中的识别与测距,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判断与执行涉及大数据建模、数据存储与读取、算法与算力、硬件执行器等。

由此,新能源车的故障形式和导致的后果,也与燃油车完全不同。

通常燃油车的性能是随着时间的持续延长而逐渐劣化的,与此同时,伴随着异响增强、灵敏度下降等显著的特征,目前已经很少发生突然失效的情况。

新能源车上的智能辅助驾驶设施的故障则会表现的比较突然,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就意味着某项功能的彻底失效,这就必须增加设备的冗余度,而这样又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这一切最终在后市场就会表现为,新能源车的售后保障严重依赖品牌主机厂的技术支持,授权服务中心基本只具备总成或功能模块的更换能力。

对于车主而言,不再像驾驶燃油车那样,通过降低速度、减少使用频率、舒适性变差等方式,还可以凑合着使用,新能源车的某个部件的故障就有可能让车辆完全无法使用。

对社会修理厂而言,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壁垒和配件壁垒,还有授权壁垒,或者说,这一块的维修机会有可能完全丧失了,反倒是从事电子电器维修的人员,有可能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维修业务中来。

最后就是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如前后档和天窗的镀银以及侧窗涂层的应用,对太阳膜行业也将带来重大的冲击。

以往国人在买车后,必装的精品一定有太阳膜,这一点跟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外国目前立法禁止汽车贴太阳膜,原因不一而足。

国内热衷贴太阳膜主要是为了防晒隔热,其它都在其次。一般至少贴侧后膜,讲究点的,天窗和前挡也贴上,不差钱的就用前挡膜贴全车。

小米SU7采用了前风档三层镀银防晒隔热玻璃,全景天窗双层镀银防晒隔热玻璃,四门车窗则是UV-IR涂层防晒隔热玻璃,这防晒隔热的效果一点不输顶级太阳膜的防晒隔热性能。

目前,在车窗玻璃上采取防晒隔热技术的汽车品牌,除了小米外,比亚迪汉、问界、蔚来、智己、理想等品牌更是已经先行一步了,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大有流行之势。

社会修理厂的膜洗美业务中,膜业务主要是太阳膜和近年兴起的改色膜,但是太阳膜是刚需,改色膜是爱好,业务量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太阳膜业务就此逐渐消亡,对社会修理厂的盈利还是会产生不小的冲击的。

在新能源车的总体渗透率超过30%的当下,小米汽车的上市,无疑将国产新能源车的道路开拓得更宽,新能源车采用的各项不同于燃油车的技术,也必将对汽车后市场产生山呼海啸般的影响。

各位汽车后市场的同行们,如果有一天,某个电脑城的一个摊位上或手机维修的店招中出现了「精修汽车快/慢充电机、N合一电控模块、各种车载雷达及摄像头」的招揽广告,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