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很多人都會感到手腳冰涼、精神疲憊,甚至連胃口都變差。中醫認為,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容易衰弱的時候。這時養護身體的關鍵,就是要補陽氣、扶正氣,讓身體的「爐火」燒旺,驅走寒氣與病邪。
標題中的「補冬補‘嘴空’」形象地說出了冬季養生的重點,「嘴空」指的就是身體能量的虧虛,陽氣不足,而「艾灸扶陽」則是透過艾灸來幫助人體驅寒通絡、補充陽氣,達到「透諸經而除病竈」的效果。
那麽,陽氣不足到底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透過艾灸和日常調理來改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陽氣不足是很多慢性病的根源之一,尤其是在冬季,表現得尤為明顯。陽氣不足的人,常常會感到身體寒冷,很難暖和起來,尤其是手腳冰涼,有時連被子裏都覺得冷。
還有一部份人會覺得疲憊乏力,即使睡夠了覺也總提不起精神,稍微做點事就覺得累,越累越不想動,形成惡性迴圈。更嚴重的是,有些人會出現消化不良、胃口差,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脹,甚至容易腹瀉。
此外,陽氣不足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咳嗽不止,或者一些舊病反復發作,拖拖拉拉很難痊愈。這些都是陽虛體質的典型表現。
第一種表現是手腳冰涼,這可能是陽氣不足最常見的訊號 。很多人到了冬天,手腳總是冷得像冰塊,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雙腳怎麽捂都不暖。
中醫講「陽氣不到,寒從足生」,手腳冰涼說明體內的陽氣不足以溫暖四肢,尤其是下肢距離心臟最遠,血液迴圈變差,寒氣就容易入侵。一旦寒氣積聚,會讓人越發怕冷,甚至容易引發風濕關節痛等問題。
第二種表現是容易疲憊乏力,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沒有精神。 陽氣是人體的動力源泉,就像發動機需要汽油一樣,如果陽氣不足,身體就會變得懶洋洋的,幹點小事就覺得累。
特別是長時間坐著的人,比如辦公室白領、司機,缺乏運動讓陽氣更難調動,加劇了疲憊感。 很多人還會伴隨精神不振、註意力不集中,甚至覺得天總是灰蒙蒙的,提不起幹勁。
第三種表現是消化系統問題,比如胃寒、腹脹、腹瀉等 。陽氣不足會直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能量。陽氣不足時,脾胃的「火力」減弱,進食後容易感到胃脹、消化不良,甚至出現腹瀉或者排便不暢。很多人在吃了生冷的食物後會感覺胃部不適,這也是陽虛體質的表現之一。
第四種表現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陽氣是人體的「護衛隊」,它能抵禦外界的寒邪和病邪。陽氣不足時,身體的防禦能力變弱,稍微受點涼就容易感冒,或者一些小病久治不愈。比如反復的鼻炎、咳嗽,甚至關節炎,都是陽氣不足導致的免疫力下降引起的。
陽氣不足如果長期得不到調理,會引發許多並行癥。首先是寒濕體質的加重,寒氣和濕氣在體內堆積,會引發關節炎、風濕病等問題,尤其是中老年人,寒濕會侵入骨頭,導致骨關節疼痛加劇。
其次是脾胃虛弱引起的營養不良,體內吸收功能變差,人會越來越瘦弱,面色萎黃,甚至影響內分泌功能,導致月經不調或者性功能下降。 此外,陽虛體質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比如因為血管收縮導致的高血壓、冠心病,甚至增加中風的風險。這些並行癥的根源在於陽氣不足讓身體的內環境失衡,迴圈、代謝、免疫系統都受到了影響,最終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要想預防陽氣不足,生活中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尤其是在冬季,更要註重扶陽護陽 。首先是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晚上11點前一定要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生發的關鍵時間段。
其次是註意保暖,特別是腰腹部和腳部,很多人喜歡冬天露腳踝,或者不穿保暖內衣,這些都會讓寒氣趁虛而入,損傷陽氣 。飲食上多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比如羊肉、姜湯、紅棗、桂圓,這些都是補陽的好幫手,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比如冰飲、生魚片等。
適當運動也很重要,可以選擇散步、太極、瑜伽等較為舒緩的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迴圈,還能調動身體裏的陽氣,讓你從內到外暖起來。
如果已經出現了陽氣不足的癥狀,可以嘗試艾灸來調理。艾灸是中醫傳統的療法,透過點燃艾條的熱力,刺激身體的經絡和穴位,達到溫經通絡、扶陽驅寒的效果。艾灸特別適合冬季使用,能有效改善手腳冰涼、胃寒、疲憊乏力等癥狀。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關元穴、神闕穴、足三裏穴等,這些穴位對補充陽氣、增強體質有很好的效果。艾灸時要註意選擇無風的環境,避免受寒,灸完後喝一杯溫水,加速體內迴圈。
平時生活中還應該註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入,多吃一些溫熱的食材 。比如早餐可以選擇紅棗小米粥,加入幾片生姜,不僅暖胃還能補陽;午餐可以吃羊肉燉蘿蔔,既滋補又不油膩;晚餐可以喝一碗雞湯,加入枸杞和黨參,滋養腎陽的同時還能改善睡眠品質。
此外,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情緒低落會損傷陽氣,試著多與家人朋友交流,或者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陽氣更充足。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是身體健康的「火種」。艾灸扶陽,不僅能溫暖身體,還能打通經絡,去除病竈。
冬季是陽氣最容易虧虛的時節,也是調理身體的絕佳時機。透過科學的養生方法,結合艾灸和飲食調理,你會發現身體漸漸變得溫暖有力,精神更加充沛。用心呵護陽氣,健康就會悄悄來到你的身邊。
別忘了點贊轉發給家人朋友,喜歡的朋友可以關註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身體不適應及時尋求醫師幫助)
參考文獻:
【黃帝內經】,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針灸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中醫養生學】,中華中醫藥學會
【艾灸的科學與實踐】,中國醫學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