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完全禁用智慧型手機,睡眠和情緒就能顯著改善了?!
一覺醒來,約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在Hacker News引起熱議。
在一檔紀錄片式的節目中,心理學家們讓一所學校的8年級學生挑戰21天完全禁用手機
,並在整個期間監測他們的行為變化。
三周結束後,研究發現手機禁用組
學生的睡眠品質和情緒均有提升。
透過追蹤睡眠裝置,禁用組平均入睡時間比之前快了20分鐘
,且每晚多休息了近1小時
。
禁用組與抑郁相關的感受減少了17%
,與焦慮相關的感受減少了18%
,總體上不再感到那麽沮喪和緊張。睡眠品質更好的學生甚至顯示出心率變化
,這表明他們的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無獨有偶,另一項對挪威400多所中學
的研究也表明:
Phones don’t belong in classrooms.(手機不屬於教室)
「手機不屬於教室」
今年4月,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的Sara Abrahamsson透過實驗發現,禁用手機對學生有以下影響:
精神科咨詢次數減少;
霸淩發生率較低;
更高的平均績點和考試成績;
結果在女生和實施最嚴格禁令的學校中最為明顯;
下面具體展開其研究過程及方法。
首先,研究樣本被選定為2010年~2018年間完成中學義務教育的學生群體(挪威也是小學6年,初中3年)。
圖中2010年為上中學的第1年,研究物件為12~16歲學生的手機使用率。之所以圈定這一時間,是因為很多學術和社交習慣在這一時期形成。
接下來是數據收集。作者綜合了挪威國家行政數據(包括教育、健康和家庭登記數據)以及關於中學智慧型手機政策的數據(透過線上調查收集)。
其中,學校對手機的態度可以分為嚴格禁令
和寬松禁令。前者指:1)學生不允許帶手機到學校,或者 2) 手機必須在上課前上交並存放在「手機保管處」。
有關挪威400多所中學的禁令政策如下:
52所不允許攜帶手機、249所需要上課期間靜音,148所需要上課期間上交。
為了評估手機禁令的影響,作者采用了事件研究設計
,這是一種準實驗方法,允許評估特定政策變化或事件對結果變量的影響。
本研究中,事件指挪威各中學實施智慧型手機禁令的時間點。這些禁令的實施在不同學校和不同時間發生,為研究提供了自然實驗的條件。
然後作者定義了處理組(實施禁令的學校)和控制組(未實施禁令的學校)。這種區分允許比較兩組在禁令實施前後的結果變化。
透過上述方法,研究能夠辨識出手機禁令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和霸淩行為的潛在因果效應
。
當然了,作者還進一步采用了實證分析,透過線性機率模型
來估計手機禁令與學生成果之間的關系。
最終發現,手機禁令顯著減少了女孩
因心理癥狀和疾病而尋求專業醫療服務的次數。
禁令實施後,霸淩行為的發生率都有所下降。
女孩的GPA績點有所提高,進入高中的可能性增加。
更多結論可進一步查閱原論文(地址文末)。
總之這項研究指出,手機禁令是一個低成本的政策工具,可以顯著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成果。
也有反對意見
實際上,對於學校是否禁用手機至今存在爭議,而且影響越來越大。
一方面,大多網友以自己的「前車之鑒」來印證新研究的準確性。
另一方面,反對禁用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其中一大理由是:可能潛在阻礙青少年的多樣性成長
。
這兩種聲音也正在影響著國家、學校的政策制定。約克大學的Emma Sullivan博士指出:
我們的研究結果出現在一個重要時刻
,此時英國政府部長們正在考慮智慧型手機對年輕人的影響,而其他地區(如澳洲),正在對16歲以下兒童實施社交媒體禁令……
另外,約克大學的這項研究並沒有顯示出學生的認知能力
有顯著提高。
禁用組的工作記憶僅提高了3%
,且在持續註意力方面沒有改善。
對此,研究人員推測認知能力的改變可能需要更長(大於21天)的研究周期。
BTW,回到一開始的21天手機禁用,估計也只有學校這種地方才能做這種實驗了,現代人實在做不到啊。
這項研究中手機被收走長達21天,甚至在放學後。在這段時間裏,他們完全失去了手機的存取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