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龔俊拔牙「腫」出獨特氛圍感 來聽醫生講講關於智齒的那些事

2025-01-21女人
封面新聞記者車家竹 周卓玥
1月18日,演員龔俊曬出一組拔掉智齒後的照片,左臉臉頰比起右臉稍顯腫脹,嘴角掛著幾分無奈卻又樂觀的笑容,配文:請叫我「右臉氛圍帥哥」。
演員龔俊曬出自己拔智齒後的照片
從顏值巔峰到「蜜蜂小狗」,龔俊這條略帶幽默感的拔智齒貼,引發網友共鳴。「剛拔完智齒時,感覺自己瞬間腫了」「醫生說我拔智齒時表情管理滿分,其實是麻藥勁兒還沒過」,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分享起自己拔智齒的經歷。
何時需要拔除智齒?不拔是否會存在危害?有關「智齒」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年輕人。1月19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楊曉峰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
並不是長出的智齒都需要拔
智齒,又名第三磨牙,其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發生在18至25歲的成人期。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於是被看作「智慧到來」的象征,故稱它為「智齒」,是口腔最遠端的牙齒。智齒的生長時間,個體差異也比較大。
智齒是不是都要拔掉?楊曉峰解釋道:「當我們長出的智齒,能夠完全萌出,並且位置比較正常,與鄰牙的關系也比較好,能夠參與正常的咀嚼功能,平常沒有發炎疼痛,沒有任何癥狀的時候,其實是不需要拔的。」
「但是當它位置不正,比如說橫著生長傾斜生長,這種情況往往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引發前面的牙齒齲齒,或者容易引起冠周炎牙周炎。這些情況,智齒就需要拔除。」
一個人可以擁有0至4顆智齒,每顆智齒的「身材樣貌」可能天差地別,不像其他牙齒一樣「規規矩矩」。楊曉峰說:「比如說像橫向生長或傾斜生長的牙齒,它不僅會自身引起發炎,還有可能引起局部腫脹,嚴重的甚至會引起間隙的感染。」
拔掉智齒有瘦臉功效?
醫生:不會
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po出自己拔完智齒後的臉型變化,感覺拔完智齒後,整張臉變瘦了,甚至有網友稱自己曾是方臉,但拔完智齒後變成了圓臉,感覺臉會變拔智齒之前小一圈。
拔個智齒堪比整容?這是真的嗎?這種「拔智齒附加瘦臉效果」的說法,讓不少人蠢蠢欲動。
「其實拔智齒是不會瘦臉,我們的面部輪廓取決於頜骨大小,智齒的位置在下頜骨的一個轉折處,實際上是在牙槽骨上,拔不拔除它,並不改變我們頜骨的大小,所以‘瘦臉效果’其實是不存在的。」楊曉峰解釋道。
那為什麽有的人會覺得拔完智齒後臉型出現變化?「拔智齒後拔牙側不能咀嚼食物,這樣咀嚼功能下降,同時拔牙術後短暫的疼痛,也影響吃東西的量,導致體重略下降,給人一種臉部變小的錯覺。」
拔智齒後,是否每個人都會出現腫脹情況?楊曉峰認為,這取決於拔智齒難易程度,以及拔出過程中的創傷情況而定。「比如,智齒的位置不是特別復雜,並且拔出的過程比較順利,時間短,局部手術的創傷小,再加上術後預防感染沒有出現明顯的並行癥的話,就不容易腫痛。不是所有智齒拔除都會腫痛。但是有些患者智齒位置長得比較不理想,這種情況下拔除,牙齦的創傷就會比較大,即使是術後維護比較好,預防感染,也有可能會出現反應性的腫脹。」
「露」出來的智齒就算不痛也需註意
很多成年人飽受智齒的困擾,萌出不全的智齒局部被牙齦包裹著,在牙冠與牙齦之間會形成盲袋,不易清潔。如果我們在清潔時刷不到這些衛生死角,牙齦盲袋裏堆積細菌、食物後,智齒就會反復發炎,形成智齒冠周炎。智齒發炎,在臨床上被稱作「智齒冠周炎」,是指智齒牙冠周圍的軟組織發生炎癥。
「若是智齒反復發炎,會對局部組織造成損傷,反復發炎可能損傷我們局部的牙槽骨,長期的炎癥會造成它被吸收,慢慢就可能會影響到前面的鄰牙。在身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某一次的炎癥可能就造成間隙感染,所以如果引起反復發炎或者引起疼痛的有癥狀的智齒,都是需要考慮把它拔除的。」楊曉峰說。
能從鏡子中觀察到長出的智齒到底用不用拔嗎?智齒長出來沒有痛過沒有癥狀的話是否還需註意?對此,楊曉峰建議:「在口腔體檢的時候需要讓醫生檢查,如果醫生建議拔除,那還是要把它拔除。有很多患者的智齒長歪了,但從來不會發炎,沒有任何癥狀。這種長歪的智齒,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前面的牙齒損壞,等到出現疼痛的時候,往往可能是鄰牙在疼痛,而不是智齒本身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