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AI 醫療」走進日常,一批頂級三甲醫院的看病流程有變

2024-07-06女人

相信不少患者有體驗:到醫院看病仍然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過去十年裏,互聯網技術已經極大改善了醫療就診流程,如很多醫院現在支持網上查檢驗結果、掛號、繳費等等。

2023年,AI技術突飛猛進,國內大模型如雨後春筍,醫療能否和AI結合,創造更便捷的診療環境?已經有醫院邁出了第一步。

「AI陪診」 患者看得見、用的上

65歲李先生因眼疾第一次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看病。他來到醫院大廳,一臉茫然,經接診人員提示,開啟手機支付寶向AI陪診師「公濟小壹」提問後,收到相關就診建議和掛號服務推播。

在順利完成掛號後,李先生繼續向「公濟小壹」詢問當前候診資訊,便收到了語音和文字提示:「當前您需要就診,前面排隊4人,當前叫號66號,地址位於7號樓1樓B區眼科檢查一區……」李先生在點選「院內導航」的連線後,透過手機網路攝影機沿著實景AR的導航路線前往診室。

這裏的「公濟小壹」,正是幾天前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宣布透過支付寶「AI就醫助理」解決方案推出的「AI陪診師」。

從診前預約掛號、線上取號,到診中院內導航、排隊叫號、掃碼支付,再到診後的報告查詢、用藥提示, 「AI陪診師」能夠實作醫療服務的「一站式」串聯,為患者提供「虛擬陪診、現實感知」的就醫體驗。

運用同樣方案推出的AI陪診師還有浙江省衛健委的「安診兒」,她「上崗」的時間則更久,上線以來,「安診兒」已服務了1000多家醫療機構,月服務量超60萬人次。

現如今,醫療領域AI技術的套用層出不窮,早已不再只是簡單地替代或最佳化單環節的工作。 衛健、醫院們所追求的,是把AI從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落地成患者看得著,用得上的地方。或許這其中真正的「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在從幫患者重塑就醫體驗開始。

AI催生電子病歷,提高效率、快速定位書寫錯誤

AI大模型不僅能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還能提升醫療行業的經營效率。

中國的醫療現狀是患者多、醫生少,患者診療效率低。根據OECD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每千人醫生數為2.2,遠低於歐美已開發國家。

同時,醫生資源相對不足導致中國醫生高負荷工作,中國醫師協會數據,早在2018年中國醫生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就超過了51小時,多於國家法定工作時間40小時。

以上海市一醫院為例,眼科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優勢學科,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前來就診、接受日間手術,醫生要在繁忙的門診工作同時,處理患者手術後繁瑣的病例書寫工作。

套用AI技術後,這些病例的書寫也變得更為簡單。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引入螞蟻百靈大模型,透過關鍵資訊的給定、語音輸入等多種形式輔助醫生書寫電子病歷。

上海市一醫生使用大模型生成電子病歷

以白內障治療為例,目前醫院抽取了1萬份歷史病歷,將其輸入到大語言模型中進行微調。在這一過程中,開發部門設計了相應的提示詞,訓練模型學習如何撰寫病史。

這套方案的套用,將原本需要5到10分鐘的工作縮減到了15至20秒,顯著節省了醫生 「敲鍵盤」的時間。下一步,院方會精進病歷質控,幫助醫生快速定位病歷書寫錯誤,不斷提高病歷生成的準確率。

多款數智化方案釋出,AI大模型已進入百姓生活

2023年被很多人稱為「醫療大模型的元年」,國內外均有大量廠家將大語言模型套用於醫療健康領域。據統計,截至2023年10月,中國累計公開的大模型數量已經達到238個,垂直類大模型達到103個。

正在舉辦的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支付寶釋出了多模態醫療大模型,以及配套的醫療可信一體機、大模型可信雲等多款數智化解決方案。

目前,該多模態醫療大模型不僅提供智慧問答、病歷結構化和檢索、輔助診斷,還可辨識解讀藥品及上百種復雜的醫學報告,進行毛發健康檢測等,這些都能嵌入醫院等機構醫療環節全流程,創新醫療服務的同時,也助力提升機構營運效率。

醫療行業有特殊性,非常依賴於過往的治療經驗。協和等知名醫院保存著上百年的病歷,至今仍有不少醫生要去翻查幾十年前的資料。 隨著醫療數據量的井噴式增長,臨床傳授、資料查詢等傳統的知識積累手段局限性越來越大,因此在醫療領域,大模型有著得天獨厚的套用場景。

而AI要在嚴肅醫療領域大規模深度套用,不僅對數據、演算法、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可靠、安全、私密提出更多挑戰。

據範駿翔向健識局透露,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之所以選擇和支付寶這樣的平台合作,就是看中平台能夠做在地化部署,輕量化操作,解決了醫療最關註的安全性和技術成本的問題。

以百靈醫療可信一體機為例,核心解決醫院面臨的算力不足痛點,可實作開箱即用,訓推一體,支持國產算力,軟硬體協同最佳化加速。 醫療大模型可信雲方案,透過公有雲與專有雲部署密態推理,聚焦解決數據私密安全和商業機密保護問題。

同時,支付寶還宣布與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部、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等20家機構,聯合發起業內第一個AI醫療共建計劃,共同探索AI數智技術底座與創新套用服務,接下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像「安診兒」「公濟小壹」這樣的AI智慧體湧現出來。

當全社會的目光聚焦關註頂尖技術逐步叠代之時,或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現, AI大模型已經植入生活、融入日常,砥礪前行的國產自研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加速深入尋常百姓家。

撰稿|雷公

編輯|江蕓 賈亭

營運 | 廿十三

插圖|受訪者供圖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