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糖尿病,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要 吃降糖藥、打胰島素 。
但在中醫眼裏,糖尿病其實要重點關註"清熱"!根據傳統中醫理論,糖尿病屬於"消渴癥",本質是陰虛燥熱。其中"上消"表現為口渴多飲,"中消"為饑餓多食,"下消"則為尿頻尿多。因此, 清熱滋陰、養陰生津 成為治療的關鍵原則。
談到清熱生津,很多人會首選麥冬。
麥冬歸心、肺、胃經,味甘微苦,性微寒,有 滋陰潤燥、養陰清熱 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麥冬"主心腹結氣,傷中,虛勞,羸瘦,口幹渴,除煩熱",可見其滋陰清熱的功效自古就為人所知。
但是,僅靠麥冬一味藥調理糖尿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其他藥物的配合。
之前有位患者, 李先生,55歲,患2型糖尿病4年。近期癥狀加重,不僅口渴多飲,而且出現明顯的乏力、體重下降。檢查顯示 空腹血糖11.2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5.8mmol/L,尿糖(+++)。
透過望聞問切,發現患者舌質紅,苔少,脈細數。辨證為 陰虛燥熱,氣陰兩虛 。
針對這種情況,我開具了以下方藥:
麥冬、天花粉、北沙參、五味子、黃芪、玄參、生地黃、甘草 等。
方中麥冬、天花粉 滋陰清熱 ;北沙參、玄參 養陰生津 ;五味子 斂陰止渴 ;黃芪 補氣生津 ;生地黃 滋陰降火 ;甘草 調和諸藥 。
同時建議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多選用一些 滋陰潤燥 的食材,如百合、銀耳、蓮藕等。這些食材不但能滋陰潤燥,還能幫助穩定血糖。
經過兩個月的調理,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口渴減輕,體力恢復,體重增加5斤。復查
空腹血糖6.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9mmol/L,尿糖轉陰。
需要提醒的是:本文僅作為健康知識分享,不能作為具體用藥指導。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用藥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擅自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