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的食欲普遍較為旺盛,然而,當他們突然間變得胃口不佳時,這無疑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訊號。依據癥狀的持續長短及潛在誘因,這種胃口不佳的現象可細致劃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其一,短期內突發性的食欲下降,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老年群體裏,這一現象更需密切關註。它可能與那些不易察覺的感染緊密相連,諸如隱匿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是胃腸型感冒等。這類感染在老年人體內往往呈現出非典型的癥狀,發熱或其他明顯體征可能並不顯著,但足以削弱他們的食欲。面對此情此景,及時就醫檢查,以免病情被延誤,顯得尤為重要。
其二,藥物調整後的食欲減退,也是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比如,二甲雙胍這一常用的降糖藥物,其副作用可能包括胃腸不適、惡心及食欲下降等。再如GLP-1受體激動劑(諸如利拉魯肽),它們透過減緩胃排空來控制血糖,卻也可能引發食欲下降,乃至惡心嘔吐。這類副作用在脾胃本就虛弱的患者身上,更是屢見不鮮。若疑似藥物所致,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或藥物劑量,不失為明智之舉。
其三,長期性的食欲不振,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是需要倍加警惕。它可能與胃腸疾病相關,如胃病或消化道腫瘤,尤其是年逾半百的患者,若伴有大便潛血陽性、貧血等癥狀,消化道腫瘤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此外,糖尿病胃輕癱這一慢性並行癥也不容忽視,其癥狀包括餐後胃脹、消化不良及早飽等。在透過胃鏡檢查排除了消化道器質性病變後,糖尿病胃輕癱便應成為重點考慮的物件。
中醫視角下的胃口不好
從中醫博大精深的理論中審視,糖尿病患者的胃口不佳實則是體內陰陽失衡、氣血不和的外在反映,其分類細致入微,每種型別皆需辨證施治,方能藥到病除。
感染後胃口不佳,其性偏熱,猶如夏日炎炎,體內火毒熾盛。若患者同時伴有口苦如嚼膽、咽幹似焚、頭目眩暈之感,小柴胡顆粒便如同甘霖降世,以其疏肝和胃、清熱解表之效,緩緩調和體內熱毒,恢復脾胃之生機。
而寒濕型胃口不振,則仿佛冬日寒冰,寒邪困脾,陽氣不振。惡心嘔吐、畏寒肢冷、口淡無味、飲水思源之感,皆是寒濕作祟。此時,一碗生姜蔥白水,猶如冬日暖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或藿香正氣丸,其芳香化濕、和中止嘔之力,能迅速驅散體內寒濕,喚醒脾胃之活力。
至於長期胃口不佳,偏虛寒者,猶如久旱之田,脾胃之氣虛衰,運化無力。對於已排除器質性病變的患者,若見胃脹滿悶、消化不良之癥,香砂六君子丸猶如春雨潤物,健脾益氣,和胃消食,需在醫家指導下緩緩服用。日常之中,一杯陳皮水,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更可潛移默化地調養脾胃,使脾胃之氣漸趨平胡,恢復其正常運化之功。
溫馨提示
需要提醒的是,藥物的選擇,尤其是中成藥的使用,必須在醫生的辨證指導下進行。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持續的胃口不好,建議盡早就醫,明確病因,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