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本草綱目】養生秘籍,速查補益中藥,增強免疫力必備

2024-12-08女人

各位書迷,快來聽我說!今天要推薦給你們一本小說,簡直是書海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頁都讓人欲罷不能,角色鮮活得仿佛在你身邊。你要是錯過了這本書,絕對會後悔,快來加入這場文字的盛宴吧,咱們一起討論這本寶藏小說的精彩之處!

【本草綱目——補益中藥養生速查】 作者:【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緒論補益中藥養全身

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

祖國傳統醫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僅在國內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在國外也備受推崇。藥物學是中醫很重要的部份。

中國兩大藥物學寶典

在傳統藥物學中,【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深遠。

【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東漢,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書中介紹了365種藥物,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采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癥等都有詳細記載。另外,書中還介紹了藥物之間要相互配合套用等。

【本草綱目】會更熟悉些,小學課本上就講了李時珍的故事。【本草綱目】是在前人基礎上做的總結、修正與補充。全書收錄了1892種藥物,都是經過實地考察和親歷實踐所得。【本草綱目】對後世影響最大,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本草綱目】采用了「以綱挈目」的體例編寫,人們查閱時更方便。「本草綱目」之名也由此而來。

【本草綱目】的深遠影響

【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中收錄的藥物種類相差非常懸殊。在【本草綱目】裏就有374種之前沒有的新藥。這也就是說,更多植物被列入藥物的範圍內,發揮其價值,從而帶給人們更多的福利。【本草綱目】讓人們認識到日常中有很多宜藥宜食的食物,從心理上對「藥」的敏感和排斥感也減輕了。

善用本草保健康

中國古代關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反映了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就已開始探索食物和藥物的功用,故有「藥食同源」之說。西周時期,宮廷醫生分為四科,其中的「食醫」,即透過調配膳食為帝王的養生、保健服務。約成書於戰國時期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載藥膳方數則。約成書於秦漢時期、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了許多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的品種,如紅棗、芝麻、山藥、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米等。

東漢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亦載有一些藥膳方,如當歸生姜羊肉湯、百合雞子黃湯等,至今仍有實用價值。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專列有「食治」、「養老食療」等內容,藥膳方十分豐富。

至宋代,陳直的【養老壽親書】是中國現存的早期老年醫學專著,在其所載的方劑中,藥膳方約占70%。該書強調:「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後命藥」。元代禦醫忽思慧所著的藥膳專書【飲膳正要】,藥膳方和食療藥十分豐富,並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等內容。

至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收載了許多藥膳方,僅藥粥、藥酒就各有數十則;明代高濂的養生學專著【遵生八箋】,也載有不少養生保健藥膳。清代藥膳專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介紹了藥用食物300余種,章穆的【調疾飲食辯】所涉及的藥用食物更多,曹庭棟的【老老恒言】(又名【養生隨筆】)中列出老年保健藥粥百種。

善用本草延年益壽

在【本草綱目】中收集了11096個醫方,這些醫方是什麽,就是看病時醫生開的方子,治病用什麽藥,怎樣用藥。這些醫方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是中國傳統醫學的智慧結晶。

善用本草講科學

人體正氣,來源於五臟,五臟堅強,血氣充實,衛外固密,外邪無從侵入,疾病則不發生,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因此,本草養生強調五谷為養,如【黃帝內經·素問·臟器法時論】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指出五谷五味是人賴以生存的必需物質,所以偏食、暴食、過饑、過飽皆不利。可見,本草養生是以藥物為膳食,以膳食為藥物,將藥物與食物相配伍,烹製成融養生保健為一體的美味佳肴。

辨證施治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指導原則,即在臨床治療時要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結合患者的體質進行相應治療,藥膳食物的套用和藥物治療一樣,也要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進行選食配膳,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否則,不僅於病無益,反而會加重病情。

中醫認為,臨床病癥不外虛證、實證、寒證、熱證。虛證主要表現為:神疲氣短、倦怠懶言、舌質淡、脈虛無力等;實證主要表現為:形體壯實、脘腹脹滿、大便秘結、舌質紅、苔厚蒼老、脈實有力等;寒證主要表現為:怕冷喜暖、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遲等;熱證主要表現為:口渴喜冷、身熱出汗、舌紅苔黃、脈數等。

根據中醫「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虛證患者根據其不同臟腑陰陽氣血虛損的差異,分別給予滋陰、補陽、益氣、補血的食療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證施膳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個人的體質特點。例如形體肥胖之人多痰濕,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體消瘦之人多陰虛血虧津少,不宜過食辛燥火熱之品,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品。還要根據「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分析不同季節、氣候人體生理病理的差異,及其對飲食養生的影響。

食補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中國傳統醫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透過精神調養、藥膳食療、養生功法等整體、自然、綜合地達到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即為養生。其中藥膳食療養生是古代養生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份,藥膳是一種藥食相助的特殊食品,由藥物、食物、調料三部份組成,既能食用充腹,又可保健養生;既不同於一般的中藥方劑,又有別於普通飲食,而是透過藥食各自的作用及其交互作用,保養身體,調整人體陰陽,補養氣血,疏通經絡。

何為食補

所謂食補,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飲食來達到補益身體的目的。一方面要根據食物的營養功效來定;另一方面也要根據身體的情況來定,如體質陰陽、熱寒、虛實等。

「藥食同源」理論

在中國,「藥食同源」理論源遠流長。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實踐中逐漸發現,許多食物不僅可以充饑、補養身體,而且能夠治療一些簡單的疾病。在此基礎上無數的中醫學家(尤其是古代食醫)、養生學家及道家、佛家等賢哲們又透過不懈的積累、總結,歸納形成了獨特的中醫食療養生體系。

認為「食之偏性為藥性」,藥物和食物不可分,其分類是相對而言的,藥物是食物,食物也是藥物,只是食物的作用緩和、不良反應小;藥物的作用相對顯著、不良反應大。何況,食物同藥物一樣,也具有四氣五味歸經的特性。

為什麽說食補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體所需的營養主要是透過日常飲食中獲取的。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認為:「安身之本必之於食」,「不知食者不足以存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合理的膳食安排不只是填飽肚子,更重要的是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治療疾病等作用。另外,人們日常飲食以食物為主,逐漸地,人體功能對其極為適應,食補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再者,食補的和日常飲食不沖突,完全可以結合日常飲食來安排,不用擔心是否有服藥禁忌等,實行起來極為便利。

如何食補

食補和日常飲食不沖突,但食補並不等於日常飲食,二者不要混淆。如何食補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根據個人情況食補。看個人體質,熱性體質多食寒涼性食物;寒性體質,就要多食溫熱性食物。

二是根據季節食補。這一點在下面詳細介紹。

三是根據病情食補。日常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如感冒了喝姜湯,咳嗽煮雪梨。當然大夫問診時還要望聞問切,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開方,采取不同的飲食策略。

四是註意飲食禁忌。食補主要是為了增強體質,如果弄錯了,反而損害身體健康,所以,食補時一定要註意一些禁忌,如一些容易過敏的食物,不宜搭配在一起吃的食物等。尤其是孕婦、小兒、老人、體虛多病者更要註意。

季節性食補

季節性食補是食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影響也是最為廣泛。季節性食補就是隨著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來調整飲食,從而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誌舒暢的效果。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本草綱目——補益中藥養生速查
作者:【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生活 {readNum}人在讀
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