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問「都說喝粥養胃好,我怎麽喝了一個月的粥,胃還是不見好,還老是反酸,有沒有什麽養胃秘籍?」
其實,不要在所謂養生大法、養胃秘籍裏陷得太深,這樣容易本末倒置。如果有胃病就要治療,治好才能去養,有些情況光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養胃本身並沒有什麽秘籍、秘方或特效藥,胃病要遵循「三分治七分養」的原則。
三分治
一、對因治療
如果有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 引起的,就要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治,十二指腸潰瘍多數人都能得到根治。
二、對癥治療
例如經常有有反酸、燒心等胃食管反流癥狀,可以使用抑酸藥、促進胃腸蠕動的藥進行相應治療。
三、預防性治療
如果胃鏡檢查發現有腫瘤風險,為了預防這裏發展為癌,則要做預防性切除,本身就是治療。
七分養
一、戒煙酒
煙酒對於腸胃是最大的刺激。酒精直接損傷胃黏膜,導致廣泛胃粘膜充血糜爛,甚至潰瘍。吸煙不僅對肺不好,對胃也是有很大影響的,胃不好的朋友要註意,尼古丁進行血液影響胃黏膜血供不利於胃黏膜的自我修復;此外,煙與酒都會誘發或加重胃潰瘍、慢性胃炎。
二、放寬心情
許多人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生活不順心的時候就會犯胃病,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想要胃病不找你麻煩,有一個好心態、好心情很重要。人長時間處於工作壓力、心理負擔過大的情況下,對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精神壓力過大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胃液分泌失調、胃粘膜血供減少等。輕者表現為胃口不好,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發生,可以叫做愁出來的「胃病」。
三、聽從胃的感受:吃了不舒服的食物就別吃了
比如你吃某些特定食物後容易出現反酸、燒心或胃不適的癥狀,下次就別再惹你的胃了,既然你的胃不喜歡,就別往嘴裏塞了,何必讓自己難受。例如胃不好就少喝濃茶、吃竹筍等食物。其他諸如按時吃飯、不要太飽、太餓,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這些大家都要註意。
四、講衛生
講衛生對於養胃來說主要指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包括吃飯盡可能用自己的餐具,飯前洗手等小細節,不講衛生容易 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很多「胃病」的元兇,還有很多人幽門螺桿菌陽性,而沒有不適癥狀,但也是胃內潛在的破壞分子,可能在某一時段引起癥狀或潛伏引起病變。中國沒有分餐制的飲食習慣,夾菜時使用公筷是目前預防幽門螺桿菌傳染的現實辦法。
五、細嚼慢咽
口腔咀嚼其實是消化的第一步,食物經口腔充分咀嚼後才容易在胃裏消化,大塊食物團不易消化、容易產生不適癥狀。有不少人因為牙齒不好導致吃飯時咀嚼不充分,最終加重胃的消化負擔,這該去看看口腔科醫生。還有個普遍觀點就是喝粥養胃,雖然粥容易消化,但牙齒好就沒有必要專門喝粥養胃,有反流癥狀的人不宜喝粥。
六、註意藥物副作用
現在心腦血管疾病越來越多,導致胃出血。請在指導下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同時用一些保護胃粘膜的藥物,來預防阿司匹林對胃的損傷。其他容易損傷胃粘膜的藥物還有:激素(例如強的松、可的松等),退熱 、止疼藥物(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撲熱息痛等)等。胃不好的人要註意這些藥物副作用,盡量避免 長期服用或聯合保胃藥使用。
七、及時看病、定期檢查
很多時候,你認為的胃不好並不是你想象得那麽簡單,有時問題也許並不是出在胃上。消化系統的疾病有時從感受和癥狀上是很難區分的,隔著肚皮你也看不到。一個胃痛的感受,背後的原因從功能性消化不良到胃癌都有可能, 有經驗的消化科醫生也要透過檢查來確診。所以我們不要隨意自我下診斷,給自己扣上這虛那寒的帽子。一些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也沒必要整天擔心自己會發展成胃癌,定期復查,做到心中有數。
三分治、七分防
如果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胃粘膜糜爛、幽門螺桿菌感染 伴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等情況則不是靠保養就能好轉的,這些疾病有比較明確的病因,而且有比較成熟的治療手段,要聽醫生建議規範治療好轉後再去保養才有意義,靠養是很難好的。
雖然治療只占三分,但卻是扭轉「胃不好」的關鍵,「七分養」是預防的「胃變差」的關鍵。預防勝於治療,但預防也無法代替治療。希望這篇科學解讀的「三分治,七分養」的文章能對你有幫助,保「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