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事實證明,長大後還「跟媽親」的孩子,通常是媽媽做對了1件事

2025-01-01女人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小時候,孩子總愛圍著媽媽轉,一個勁地跟在身後「媽媽」、「媽媽」地叫喚。

可長大後,有些孩子會疏遠媽媽,甚至一看見媽媽就煩,躲得遠遠的。

而有的孩子,卻始終和媽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這讓有些媽媽深感困惑:「為什麽別人家孩子那麽好,而我的孩子長大後,就不跟我親了呢?」

事實證明,長大後還「跟媽親」的孩子,通常是媽媽做對了1件事。

01

情感帳戶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詞——情感帳戶。

它是由心理學家史帝芬·柯維提出。

任何一段親密關系,就像是銀行「帳戶」。

在這個「帳戶」裏,若「存款」多於「支出」,關系就會變得穩固;

反之,帳戶若「透支」,關系就會受損。

有些人會問:「我為孩子付出了那麽多,投入的‘存款’多吧?可為什麽孩子還跟我關系不好呢?」

這個「情感帳戶」,跟我們現實中的銀行帳戶,有很大的不同。

它不是說,你單方面為孩子花錢、付出,就是「存款」。

它指的是,你每一次愛與支持、擁抱、鼓勵和陪伴,才是向帳戶中存入「情感存款」。

而每一次忽視、責備或忽視,都會變成「情感取錢」。

這個帳戶的核心邏輯在於—— 當「存款」多於「取款」時,孩子就會覺得安全、幸福,和媽媽的關系自然也會越來越親密。

反之,如果帳戶長期處於「透支」狀態,孩子會感到被忽視、不被理解,甚至會逐漸疏遠媽媽。

另外, 情感帳戶的核心是「平衡」。

不是說,我們不能批評孩子。

我們可以批評,但一定要記得,「取完錢」後,一定要多「存錢」。

你只有存得足夠,才能在「收」和「支」之間,達到平衡。

想要和孩子建立「情感帳戶」,我們就需要透過具體的行為,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被愛、被理解和被支持。

02

要怎麽建立情感帳戶?

那我們要怎麽做,才能讓情感帳戶的「存款」大於「支出」?

①愛和接納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媽媽的接納和愛。

接納的意思是:無論孩子的表現是否符合你的期待,你都讓他們知道,「媽媽愛你,是因為你是你,而不是因為你表現得好不好。」

我們需要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或犯錯時,先接納他們的情緒,再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我們第一句話不要是「怎麽又沒考好」,而是「這次沒考好,你是不是有點失望?媽媽相信,你會透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好。」

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愛意:

每天的一個擁抱、一句「媽媽為你驕傲」,甚至是靜靜地陪孩子玩一會兒,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②在關鍵時刻,及時「存款」

有時候,媽媽的一次及時回應,就能讓孩子的情感帳戶瞬間「存滿」。

比如,孩子生病時、考試失利時、被朋友誤解時, 這些都是他們情感最脆弱的時候。

如果我們能在這些時刻,傾聽並支持他,這會讓孩子對我們的依賴和信任更深刻。

鄰居小諾參加畫畫比賽,他充滿了期待,最後結果不如意。一回到家,他就低著頭不說話。

鄰居寶媽看到他的樣子,心裏就有了數。

她沒有指責說:「叫你平時多用點心,你不聽,現在怪誰呢?」

也沒有馬上否認:「不就一次比賽嗎,有什麽大不了的,你考試考得好就行了。」

而是蹲下來問:「看你的樣子,好像心情不大好?」

小諾擡頭,紅著眼睛點點頭,說自己沒拿獎。

媽媽沒有急著說話,而是耐心先聽他說完。

接著又鼓勵他:「媽媽知道你為了這次比賽,努力了很久,可是依然沒有收獲,心裏肯定很難受。

這樣,我們先吃點東西,然後一起想想看,要怎麽改進,能讓自己做得更好,好不好?」

小諾很快就從這次失敗中走了出來,並且更有動力了,他說,因為媽媽「懂他」,所以他更好學了。

③避免「無意的支出」

情感帳戶的「支出」,往往來自一些無意的行為,比如:

●不小心忽視了孩子的需求

孩子向你分享一件事時,你隨口「嗯」了一下,低頭繼續看手機;

●過度控制孩子的行為

孩子想自己試試搭積木,卻被你一句「這樣不對」打斷了;

●用打擊式的語言傷害孩子

你無意識的口頭禪「你怎麽這麽笨」、「別人都能做到,為什麽你不行」。

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會在「情感帳戶」裏,一點點「偷」走你和孩子的「錢」。

想要孩子長大後還與我們親,他一想到媽媽,心裏就滿是溫暖和愛,那我們平時,就要多在情感帳戶裏「存錢」。

只有存了足夠的「錢」,那孩子和我們的關系,才會更加牢固、穩定。

你平時在「情感帳戶」裏,是「存錢」多,還是「取錢」多呢?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更多精彩推薦:

孩子3個部位長得「突出」,說明有福氣、智商高,占一個就偷著樂
孩子睡覺有這3個表現,說明他的智商很高,占一個就偷著樂吧
心理學:出現2個特征,孩子可能是一個「老實人」,容易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