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偉星光學對眼科醫院客戶毛利率超70% 近視管理鏡片出廠均價不足百元

2024-07-13女人

暑假來臨,又到了學生驗光配鏡的高峰期。在視光矯正需求下,眼鏡逐漸成為人們尤其是學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而近年來,近視管理鏡片動輒千元起步,令人驚嘆。那麽,一片鏡片的成本究竟有多高呢?

這在此前謀求創業板上市的浙江偉星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偉星光學」)披露的招股書裏,或授權以找到答案:2023年上半年,公司常規鏡片銷售價格為6.75元/片,近視管理鏡片單價則是96.66元/片;從成本來看,近視管理鏡片成本為39.28元/片,其它型別鏡片成本在5元/片左右。此外,偉星光學還透露了一項明月鏡片招股書、年報中沒有的數據——對眼科醫院客戶銷售毛利率,達75%左右。

即便如此,偉星光學2023年上半年近44%的綜合毛利率仍低於明月鏡片同期毛利率近10個百分點。對此,偉星光學在招股書中直言不諱——明月鏡片「品牌溢價較高」。

一片鏡片平均出廠價不到10元

由於中國未將眼鏡產品納入醫療器械管制體系,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國內鏡片生產企業呈現出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的格局。目前,國內眼用光學鏡片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依視路、豪雅以及蔡司等國際知名廠商仍然占據明顯優勢和主要的市場份額,本土廠商近年來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不過銷售規模、品牌影響力相比國際頭部企業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國產鏡片上市公司有明月鏡片(301101)和康耐特光學(港股企業),自「鏡片第一股」明月鏡片於2021年登陸創業板後,A股鏡片賽道一直未有新成員加入。

隨著偉星集團控股的偉星光學去年加入到IPO隊伍中,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令鏡片行業產品價格、成本再次「曝光」:2023年上半年,常規鏡片銷售單價為6.75元/片,光致變色鏡片、漸進鏡片銷售單價分別為9.87元/片、11.88元/片,近視管理鏡片單價則遠高於公司其它型別產品,為96.66元/片;從單位成本來看,常規鏡片成本為4.64元/片,光致變色鏡片、漸進鏡片成本分別為4.68元/片、5.85元/片,近視管理鏡片成本為39.28元/片。

作為從事眼用光學鏡片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偉星光學主要產品為眼用光學樹脂鏡片,包括常規鏡片和功能性鏡片,其中,功能性鏡片又包括光致變色鏡片、近視管理鏡片和漸進鏡片等。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偉星光學鏡片的總銷量分別為3133.80萬片、3756.67萬片、3743.12萬片和2088.33萬片,鏡片銷售收入分別為25704.56萬元、33629.88萬元、35030.39萬元和20355.74萬元,平均每片鏡片的價格不到10元。

而2021年上市的明月鏡片招股書顯示,2019年單片鏡片銷售均價已達到13.48元,2020年上半年則為15.97元/片。

偉星光學的鏡片生產成本也不算高。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常規鏡片單位成本分別為4.93元/片、5.04元/片、4.67元/片、4.64元/片;毛利率總體較為穩定,分別為25.44%、26.14%和27.29%。

公司功能性鏡片成本較常規鏡片高一些。其中,報告期內偉星光學生產的光致變色鏡片成本分別為5.03元/片、5.38元/片、5.17元/片和4.68元/片,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毛利率分別為37.61%、35.97%、44.47%和52.62%。同期,漸進鏡片單位成本分別為6.05元/片、6.45元/片、6.41元/片和5.85元/片,毛利率分別為42.03%、37.34%、45.29%和50.75%。

近視管理鏡片是偉星光學成本最高的產品,但報告期內的成本也只有14.44元/片、22.64元/片、31.37元/片和39.28元/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公司招股書稱,近視管理鏡片具有延緩青少年等效球徑度數和眼軸發展的功能。報告期內,近視管理鏡片單價及單位成本均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但偉星光學為加強高端近視管理鏡片的市場推廣,近兩年對相關產品采取了較為保守的產品定價策略,導致2021年和2022年近視管理鏡片毛利率隨高端產品銷售占比的增加而下降,由2020年的67.16%降至2022年的57.38%。

毛利率、營收規模低於同行

綜合估算,偉星光學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約為43.90%,這一數據與明月鏡片等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對此,偉星光學在招股書中直言不諱——是明月鏡片「品牌溢價較高」。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偉星光學的毛利率分別為35.36%、35.38%、40.09%和43.90%,雖然呈整體上升趨勢,但均低於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同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44.95%、44.31%、44.21%和46.97%;其中,明月鏡片的毛利率分別為54.95%、54.69%、53.97%和56.68%,顯著高於偉星光學。

「公司毛利率低於明月鏡片,主要系明月鏡片在品牌推廣方面投入較多,導致品牌溢價較高。與之相比,公司對自有品牌宣傳投入較少,產品以貼牌銷售為主,更多是透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精進光學產品技術成熟度,並以功能性差異化特征和產品品質建立有利競爭。」偉星光學在招股書中解釋。

不過,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間,偉星光學的研發費用僅在2022年超過了銷售費用,其余年度研發費用均低於銷售費用。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865.75萬元、2132.77萬元、1792.20萬元和1241.88萬元,而研發費用分別為1676.51萬元、2040.35萬元、2107.99萬元和1100.05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6.49%、6.04%、5.97%和5.33%。

在營收規模上,偉星光學與明月鏡片、康耐特光學不是一個量級。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偉星光學營收分別約為2.59億元、3.38億元、3.53億元和2.06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796.15萬元、3994.10萬元、6042.61萬元和4094.96萬元。

而2020年至2022年,明月鏡片營收分別達到5.40億元、5.76億元、6.23億元,康耐特光學營收更分別高達10.93億元、13.56億元、15.61億元。

對眼科醫院銷售毛利率約為75%

引人關註的是,偉星光學在對稽核問詢函的回復中還透露了一項明月鏡片招股書、年報中沒有披露的數據——對眼科醫院客戶銷售毛利率。

從銷售物件來看,雖然偉星光學存在部份自有品牌產品,但其產品主要以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貼牌銷售為主,品牌商客戶以境外客戶為主,此外的客戶群體主要系眼鏡零售商、鏡片貿易商、眼科醫院以及區域經銷商。

報告期內各期,偉星光學自有品牌業務收入分別為4885.52萬元、7898.53萬元、6834.87萬元及4578.40萬元,期間有波動但整體增長。同期,自有品牌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1.31%、66.86%、63.18%及64.07%。公司主要自有品牌包括偉星、視必達、麗頓、貝芬、倩潔及星護視,其中有三款自有品牌涉及近視管理鏡片,視必達、星護視兩款在眼科醫院渠道銷售。

事實上,除了眼鏡零售店之外,眼科醫院是消費者購買眼鏡及鏡片的另一重要渠道。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眼科專科醫院,尤其是民辦眼科醫院的數量迅速增長,眼科醫院數量由2014年的403家攀升至2021年的1203家;2021年,眼科醫院中95.10%為非公立醫院,以各類鏡片銷售及驗配服務為核心的視光服務業務是眼科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按照客戶型別劃分,偉星光學鏡片業務毛利率最突出的要數對眼科醫院客戶銷售毛利率——高達75%左右。報告期內各期,公司對眼科醫院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為1640.34萬元、2598.34萬元、2542.70萬元及2307.70萬元,占鏡片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8%、7.73%、7.26%及11.34%,報告期內有所增長。同期,對眼科醫院客戶的毛利率分別為76.75%、76.95%、72.64%及75.34%。

偉星光學主要向眼科醫院銷售常規鏡片及近視管理鏡片,公司表示:「由於眼科醫院的下遊目標群體通常為中小學生,對於近視防控及驗配精準度較為重視,因此,醫院渠道的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低,更加關註產品品質、舒適度以及在延緩近視發展方面的功效。」

鏡片抽檢曾不合格

偉星光學還存在報告期內鏡片抽檢不合格的情形。

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陜西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了近視眼鏡鏡片、鏡架、讀寫作業台燈、校服、太陽鏡等5種產品品質監督抽查。共抽查全省範圍內137家企業生產的168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15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8.93%。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及企業涉及偉星,且復檢仍不合格。

在近視眼鏡鏡片方面,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在流通領域抽查了西安、鹹陽等地區30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近視眼鏡鏡片產品,重點對頂焦度、光學中心和棱鏡度、材料和表面品質、幾何尺寸等9個計畫進行了檢驗,發現不合格產品4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10%。不合格計畫涉及幾何尺寸。

在公布的近視眼鏡鏡片等5種產品品質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中,「偉星」上榜,浙江偉星光學有限公司作為生產企業於2020年12月26日生產的一款70mm鏡片,幾何尺寸不合格,復檢仍不合格。

市場監管總局早在2018年12月釋出了【貫徹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行動方案】,指出「嚴格監管驗光配鏡行業,不斷加強眼視光產品監管和計量監管,整頓配鏡行業秩序。加大對眼鏡和眼鏡片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等執法檢查力度,做好涉及眼鏡和眼鏡片的標準化、認證、計量、品質違法行為的執法。規範眼鏡片市場,杜絕不合格眼鏡片流入市場。加強眼鏡鏡片、燈具等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

那麽,監管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偉星光學生產的不合格鏡片是如何流入市場的?為何復檢仍然不合格?公司產品品質如何保證,生產控制和品質檢驗流程制度如何?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曾透過電郵致函偉星光學,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對於偉星光學其他值得註意的情形,本報將繼續關註。 記者 何玉曉

偉星光學境內外不同銷售模式的客戶型別及對應品牌情況

偉星光學按照客戶型別劃分的鏡片業務銷售金額及毛利率情況

偉星光學主要自有品牌銷售收入及毛利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