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腫瘤雜誌】報告,對2016至2019年8月31日的數據進行采集,覆蓋了中國31個省、市,涉及3.8億人。數據顯示,中國癌癥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但近年來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地域分布上,農村的癌癥發病率略低於城市,但死亡率卻高於城市,表明農村地區的死亡風險更高。
由此可以可知,癌癥雖然可怕,但不是無法打敗,只是打敗它需要一定的時間。那麽,傳聞蠔油致癌到底是真是假呢?
案例分享:
李阿姨,這位遠近聞名的廚藝高手,正準備給家人奉上一頓豐盛的晚餐。而她的老伴老王,卻站在一旁眉頭緊鎖,手中緊緊握著一瓶蠔油,滿臉憂慮。
「老李啊,你看看這新聞,都說蠔油可能致癌,咱以後還能不能用啊?」
李阿姨放下手中的炒勺,湊近一看,螢幕上赫然顯示著一條關於蠔油與癌癥關聯的報道。她楞住了,心中五味雜陳。
蠔油可以補充哪些營養
碳水化合物:蠔油中含有比較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適量地攝入能夠補充身體所需營養,也能避免出現營養不良。
鈣元素和磷元素:蠔油中還含有鈣元素和磷元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而且還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
胺基酸:蠔油中還含有胺基酸等成分,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胺基酸,有助於保護肝臟。
鋅元素:蠔油中還含有豐富的鋅元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鋅元素,也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鐵元素:蠔油中含有一定的鐵元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鐵元素,而且還能促進血液迴圈。
中國癌癥高發,與蠔油有關嗎?
蠔油中含有一種名為谷胺酸鈉的成分,這種成分在高溫加熱條件下會生成焦谷胺酸鈉,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焦谷胺酸鈉有致癌性,且谷胺酸鈉進入人體後,進一步被分解成谷胺酸、鈉,谷胺酸是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之一。
因此可以明確的是蠔油不會致癌,吃多了可能會使尿酸增高,並不會致癌。
需要註意的是,在蠔油開蓋後,合理的儲存方式是放入冰箱(0—4℃)冷藏,如果長時間存於室溫,無疑會增加其腐敗、黴變的風險,這時就有可能產生黃曲黴毒素等有害物質,增加致癌的風險。
醫生:這4種調味品,少碰為好
1. 雨露
很多人不知道魚露是什麽,其實魚露和蠔油是同樣的效果,是由一種海鮮熬制而成的調味品,主要用於涼拌菜或炒菜。
但是魚肉中含有大量的乙酸乙酯,這是致癌物質,如果經常吃魚露的話,會增加你化驗的風險。
2.食鹽
食鹽是我們炒菜必備的調味品,可以很好的調節食物的口感。但是吃鹽過多會危害身體健康,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答案,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6克以內。
很多朋友都喜歡吃高鹽高油的食物,如腌菜、火鍋等。這類食物口感鮮美,但食用過多會使我們身體中攝入的鹽分過量,出現血壓升高、腸胃受損等一系列不適癥狀。因此大家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註意忌口,合理規劃飲食。
3. 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胺酸鈉,這種物質能夠增強食物的鮮味,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權威機構認為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無害。
事實上,谷胺酸鈉存在於許多食物中,如蔬菜和肉類。它的使用廣泛,並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它會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
4. 雞精
雞精也是非常常見的調味品,現在有些人不怎麽用了,但外面的飯館中還會用到,雞精少用無害,可以給我們的食物增鮮。但是如果過量的使用,雞精中的一些化學成分會破壞胃粘膜,引發胃病,大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
蠔油不是醬油,不可隨便亂用!牢記這4點,千萬別再用錯了
1. 註意用量
2.不能煮太久
蠔油中的谷胺酸鈉等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加熱過程中可能會分解,導致蠔油的味道變淡,降低營養價值。
而且長時間的煮沸可能會使蠔油變得過於濃稠,影響其口感和使用效果。如果將蠔油煮太久,還可能會導致其產生焦糊味或苦味,影響我們菜品的口感。
所以,為了充分發揮蠔油的美味和營養價值,建議在烹飪的最後階段再加蠔油,稍微加熱一下即可,這樣可以保持蠔油的鮮美口感。
3. 不要和別的提鮮食材共用
在廚房裏,我們熟悉新鮮的食物材料。除了蠔油,還有許多可以用來提高新鮮度的食物材料,如普通白糖和雞精。
這些食物材料在提高新鮮度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蠔油不能和這些新鮮蔬菜一起使用。
4. 不要放在煤氣竈旁邊
去過不少朋友或親戚家,發現大部份人家調料架離煤氣竈的距離僅僅只有1公尺,而使用完的蠔油,一定不能放在煤氣竈旁邊。
因為蠔油長期受熱,蠔油中的谷胺酸鈉會分解成焦谷胺酸鈉,從而失去鮮味,而且長期受熱,蠔油特別容易發黴。
我們使用完蠔油後,一定要將蠔油蓋擰緊,然後放入到離爐竈1公尺之外的距離,最好將蠔油放入到冰箱中冷藏,這樣能最大限度保留蠔油的鮮香味。
以上這4點大家以後在使用蠔油的時候,千萬要記住。可以分享給親人朋友看一看,提醒一下他們使用蠔油的註意事項。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