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在中醫的理論體系裏,糖尿病被納入「消渴癥」的範疇

2025-01-07女人

在中醫的理論體系裏,糖尿病被納入「消渴癥」的範疇。不少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值居高不下,還常常被口幹舌燥、疲憊無力、心煩意亂等癥狀困擾。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一系列表現和氣陰兩虛有著緊密的聯系。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中醫治療案例。

王女士,今年 55 歲,已經被確診為 2 型糖尿病長達 4 年之久。

這幾年,她一直依靠服用二甲雙胍片來控制血糖水平。然而,近半年來,她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

疲憊感如影隨形,做什麽事都提不起勁;口幹的問題也愈發嚴重,常常需要大量飲水才能稍稍緩解;睡眠品質變得很差,晚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而且血糖波動明顯,情緒稍有起伏,血糖值就跟著「上躥下跳」。

王女士來到中醫診所就診時,透過仔細的診斷,發現她舌質紅絳,舌苔薄且少津,脈象細數。

經過空腹血糖檢測,數值高達 11.2mmol/L。

綜合這些癥狀和體征,判斷王女士屬於氣陰兩虛、虛火內擾型的消渴癥,治療的方向應當是益氣養陰、清熱生津。

於是,為她開出了這樣一張藥方:太子參、沙參、玄參、枸杞、麥冬、天冬、白朮、茯苓、生地、山藥、五味子、酸棗仁、遠誌以及甘草。

這服藥采用水煎服的方式,每天一劑,早晚各服用一次。

令人驚喜的是,一周後王女士回來復診時,欣喜地表示口渴和疲乏的癥狀已經明顯減輕,晚上也能睡個好覺了。

根據她的恢復情況,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北沙參、生地黃,讓她繼續服用。又過了兩周,當王女士再次前來二診時,她開心地說自己感覺那些不舒服的癥狀幾乎都消失了。

復查的空腹血糖結果也令人振奮,已經降到了 5.7mmol/L,舌頭的顏色也恢復到淡紅,脈象變得和緩有力。

在後續半年的隨訪中,王女士的血糖一直穩定在 6.0mmol/L 左右,日常生活也沒有出現其他明顯的不適癥狀。

這張方子的精妙之處在哪裏呢?太子參和沙參共同發揮益氣生津的功效;麥冬與天冬相互協作,滋陰降火;白朮和茯苓能夠健脾利濕,改善身體的運化功能;生地與枸杞則起到養陰補血的作用;五味子可以收斂生津,保存體內的津液;酸棗仁與遠誌有助於安神定誌,改善睡眠品質;而甘草則負責調和諸藥,使它們能夠協同發揮作用。

整個方子的藥材配伍恰到好處,齊心協力達到益氣養陰、清熱生津的治療目的。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文只是作為健康知識的分享和科普,並不是對任何藥物和治療方法的推薦。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都有所差異,所以用藥一定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藥。

希望透過這個案例,能讓大家對中醫治療糖尿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也祝願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