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跨國藥企紛紛轉讓藥品銷售權,原因何在?

2024-12-07女人

近期,又一家跨國藥企將產品的中國商業化權益「外包」了出去。

11月27日,優時比宣布, 將比奇珠單抗在中國的商業化權益交給博銳生物。 優時比已經不是第一次賣中國產品權益。今年8月,優時比把中國的五款成熟產品業務連帶珠海的生產基地一起打包,說賣就賣了。 (詳情見: 再難躺平,跨國大藥企連藥帶廠一起賣 )。

這是繼輝瑞、勃林殷格翰賣掉部份藥物權益後,又一家選擇在中國市場「後撤」的跨國藥企。

值得註意的是,與此前將集采或成熟產品賣出不同, 優時比此次「 外包 」出去的是一款潛力頗豐的創新藥, 靶向IL-17A/F,這是目前自免領域非常火熱的靶點。優時比十分看好這一產品, 預測其全球銷售峰值有望超過40億美元。 這麽一款重磅產品的權益都要外包出去,優時比是要撤退嗎?

接連撤退的跨國藥企


剛開始賣中國產品時,不少人猜測, 優時比並沒有打算徹底結束中國市場 優時比也發聲表示,計劃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中國市場的創新藥物開發上。

今年7月,優時比的比奇珠單抗成功在國內獲批上市,用於治療常規治療療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8月,治療重癥肌無力新藥C5補體抑制劑澤勒普肽註射液也在國內獲批上市。不少人預測, 優時比可能依靠這些新產品在中國打個翻身仗 結果,優時比卻選擇了將比奇珠單抗的商業化權益授權給博銳生物。

事實上,這個選擇不難理解。優時比公司體量不大,如果僅為了一款產品建立銷售渠道,價效比太低了。更何況, 國內圍繞IL-17A 靶點 的競爭正在白熱化, 恒瑞醫藥、智翔金泰的同靶點產品都已經獲批上市, 優時比 未必 過國內本土玩家。


而博銳生物在自免領域已經有5款藥物上市,鍛造了一支非常優秀自免的商業化團隊,因此,優時比也就樂得選擇「外包」,做個甩手掌櫃。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大型跨國藥也都選擇了將國內部份產品的商業化權益外包出去。

11月26日, 輝瑞將四款藥物的商業化營運交給了華潤醫藥, 其中三款都是在國內上市十多年的「腫瘤老藥」。比如依西美坦片2008年上市,主要用於乳癌治療;鹽酸表柔比星1998年上市,主要用於乳癌、肺癌治療;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2013年上市。另一款哌柏西利膠囊,雖然2018年才上市,但在中國專利期已到,第十批國采競爭中,過評企業達14家,是最激烈的品種之一。

再早一些, 勃林殷格翰也將旗下產品森福羅和泰畢全商業化交給國藥控股。 這兩款抗帕金森領域和房顫抗凝領域產品,已進入中國市場十幾年,也都已納入集采。

這些品種的收益已經不足以支持外企自己組建銷售團隊,委托給上藥、華潤、國藥這樣的流通商來銷售,是價效比更高的選擇。

跨國藥企們的戰略轉換


跨國藥企們的戰略調整並不意味著放棄中國市場。2025年中國創新藥市場預計將突破萬億元規模, 不能放棄的 龐大 市場。


但是,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處境確實發生了變化。隨著集采和醫保談判的推行,跨國藥企的盈利空間被不斷壓縮,去年開始的控費、比價等一系列規則的出台,更讓過專利期原研藥的市場地位受到挑戰。

如今,跨國藥企的老產品已經無法躺平。但這些老藥往往已經積累了規模可觀的市場, 直接全盤放棄顯然 可惜。


在美國等成熟市場,跨國藥企在品種專利到期後,也會選擇交給代理商銷售。不過在中國, 過去原研藥的價格長期居高不下,跨國藥企有利可圖,才 保持自產自賣 如今隨著集采開展越來越深入,大部份過專利期的原研藥市場空間被極度壓縮,有的選擇像優時比一樣打包出售產品,也有的像協和麒麟一樣直接出售整個中國區業務,或像愛爾康一樣與國內大企業合作。

在目前的國內市場,創新藥擁有比老藥更大的機會。中國創新藥產業快速崛起,不少國內藥企都展現出了不凡的實力,直接與進口藥競爭,給跨國藥企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 跨國藥企需要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創新藥研發領域, 用實力在中國市場切到更大的蛋糕。

跨國藥企有成熟的管線梯隊,每年推出的新藥物數量也不少,只有快速引進到中國,才能分享市場紅利。 輝瑞 新設 北京研發中心 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推動臨床試驗全球同步; 勃林格殷格翰也計劃未來5年在華研發投資達40億

跨國藥企將產品交給國內企業銷售,是平衡藥物的成本投入與獲益的一種手段,優時比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這樣做的。

撰稿丨方濤之

編輯丨江蕓 賈亭

營運|廿十三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